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92238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4

1.单选题(共4题)

1.
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光也无法逃离它的势力范围,即黑洞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理论分析表明.星球的逃逸速度是其第一宇宙速度的倍.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约为,公转周期约为,假设太阳演变为黑洞,它的半径最大为(太阳的质量不变,光速)
A.1kmB.3km
C.100 kmD.300 km
2.
在冰壶比赛中,某队员利用红壶去碰撞对方的蓝壶,两者在大本营中心发生对心碰撞如图(a)所示,碰撞前后两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中实线所示,其中红壶碰撞前后的图线平行,两冰壶质量相等,则(  )
A.两壶发生了弹性碰撞
B.碰后蓝壶速度为0.8m/s
C.碰后蓝壶移动的距离为2.4m
D.碰后红壶所受摩擦力小于蓝壶所受摩擦力
3.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小车上有一物体,用一细线将物体系于小车的A端,物体与小车A端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某时刻线断了,物体沿车滑动到B端粘在B端的油泥上。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作用,则全过程机械能守恒
②即使物体滑动中有摩擦力,全过程物块、弹簧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③小车的最终速度与断线前相同
④无论物块滑动是否受到摩擦力作用,全过程物块、弹簧和车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
宇宙飞船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与下列情景相似:如图,光滑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绝缘小车,小车两端分别固定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竖直金属板,在小车的右板正中央开有一个小孔,两金属板间的电场可看作匀强电场,两板间电压为U。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粒子从左板正对小孔处无初速释放。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总保持静止状态
B.小车最后减速运动
C.粒子穿过小孔时速度为
D.粒子穿过小孔时速度为

2.多选题(共6题)

5.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热学、电磁学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成功地发现了焦耳定律
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D.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6.
如图所示,双星系统由质量不相等的两颗恒星组成,质量分别是M、m(M>m), 他们围绕共同的圆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从地球A看过去,双星运动的平面与AO垂直,AO距离恒为L。观测发现质量较大的恒星M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运动范围的最大张角为△θ(单位是弧度)。已知引力常量为G,△θ很小,可认为sin△θ= tan△θ= △θ,忽略其他星体对双星系统的作用力。则(  )

A. 恒星m的角速度大小为
B. 恒星m的轨道半径大小为
C. 恒星m的线速度大小为
D. 两颗恒星的质量m和M满足关系式
7.
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D”卫星发射升空,升空后的卫星能量补给主要靠太阳能电池.硅光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碳环保的优点.如图所示,图线a是该电池在某光照强度下路端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图象,图线b是某纯电阻电器的U- I图象.则在该光照强度下,把该电池和该电器组成一个电路时,电池的(  )
A.内阻为5.5
B.输出功率为12.5 W
C.内耗功率为0.22 W
D.效率为50%
8.
如图所示是一个说明示波管工作原理的示意图,电子经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电场时的偏转量是h,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偏转电场电压为U2,板长为l,为了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转量) ,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两板间的偏转电压U2
B.尽可能使板长l短一些
C.尽可能使板间距离d小一些“
D.减小加速电压U1
9.
下列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
B.由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将一根导线等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
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的温度叫“转变温度”
10.
如图所示,距小滑轮O正下方l处的B点用绝缘底座固定一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1,绝缘轻质弹性绳一端悬挂在定滑轮O正上方处的D点,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2连接,发现小球2恰好在A位置平衡,已知OA长为l,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由于弹性绳的绝缘效果不是很好,小球2缓慢漏电,一段时间后,当滑轮下方的弹性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时,小球2恰好在AB连线上的C位置。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2带负电
B. 小球2在C位置时所带电荷量为
C. 小球2在A位置时所带电荷量为
D. 弹性绳原长为

3.解答题(共4题)

11.
宇航员站在半径为R的某星球表面上,手持小球从高度为h处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落到星球表面上的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L.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抛出范围内忽略该星球表面的曲率及自转影响,空气阻力不计)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星球的质量M;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薄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的物体A(可视为质点)在一电动机拉动下从木板左端以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在物体A带动下,木板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电动机输出机械功率P=96W。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木板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木板B的长度满足什么条件,物体A最终能滑离木板B。
13.
如图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由三部分组成,传送带左边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着质量M=6.0kg的物块A。装置的中间是水平传送带,它与左右两边的台面等高,并能平滑对接。传送带的皮带轮逆时针匀速转动,使传送带上表面以u=2.0m/s匀速运动。传送带的右边是一半径R=1.25m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1/4圆弧轨道。质量m=2.0kg的物块B从1/4圆弧的最高处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B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传送带两轴之间的距离l=4.5m。设物块AB之间发生的是正对弹性碰撞,第一次碰撞前,物块A静止。取g=10m/s2。求:
(1)物块B滑到1/4圆弧的最低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
(2)物块B与物块A第一次碰撞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如果物块AB每次碰撞后,物块A再回到平衡位置时弹簧都会被立即锁定,而当它们再次碰撞前锁定被解除,求物块B经第一次与物块A碰撞后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
14.
如图甲所示,长为L、间距为d的两金属板AB水平放置,ab为两板的中心线,一个带电粒子以速度v0a点水平射入,沿直线从b点射出,若将两金属板接到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上,欲使该粒子仍能从b点以速度v0射出,求:

(1)交变电压的周期T应满足什么条件?
(2)粒子从a点入金属板的时刻应满足什么条件?

4.实验题(共2题)

15.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时,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沙桶、刻度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学生电源、细沙、细线、天平等。
实验步骤:
(1)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将细线一端与小车相连跨过定滑轮,让细线自由下垂。
(3)将长木板左端适当垫高,平衡小车摩擦力。
(4)在细线右端挂上沙桶,并在沙桶中放入适当细沙。由静止释放小车。
(5)从复几次,选择合适的纸带,记录数据。
数据记录:
该同学某次实验时称得小车的质量、沙桶及沙的质量同时选取了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每5个点选一个计数点分别为ABCDEFG,利用刻度尺测量了各计数点到O点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计数点
A
B
C
D
E
F
G
距离s/cm
1.13
2.01
3.13
4.49
6.14
8.02
10.12
速度v/(m/s)
 
0.100
0.124
 
0.175
0.199
 
 
(1)在实验步骤3中,如何判断小车所受摩擦力是否平衡:______。
(2)在实验步骤4中,为了让细线拉力近视为小车所受合外力,则小车的质量M与沙桶及沙的质量m关系必须满足:m________M(填“远大于”、“远小于”)。
(3)请计算出计数点D的速度 _____(保留三位小数),完善表格;
(4)为了能够更加合理地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量的关系,请利用表格数据在如图中以小车运动距离s为横轴,选择____为纵轴并描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5)如果该直线的斜率等于:_____(保留两位小数)则就说明小车所受合外力做功等于小车动能变化量。
16.
某同学用图书馆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1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2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____(填选项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多选题:(6道)

    解答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