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2.单选题- (共3题)
7.
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
8.
粒子甲的质量与电荷量分别是粒子乙的4倍与2倍,两粒子均带正电。让它们在匀强磁场中同一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开始运动。已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以下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粒子运动轨迹的是( )
A.![]() | B.![]() | C.![]() | D.![]() |
9.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
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
为自感线圈,
为电源,
为开关,关于两灯泡点亮和熄灭的先后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上开关,![]() ![]() ![]() ![]() |
B.合上开关,![]() ![]() ![]() ![]() |
C.合上开关,![]() ![]() ![]() ![]() |
D.合上开关,![]() ![]() ![]() ![]() |
3.多选题- (共3题)
10.
如图,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拉位于粗糙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 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D.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A.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B.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 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D. F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12.
游乐园中,游客乘坐能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升降机,可以体会超重与失重的感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
B.当升降机减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
C.当升降机减速上升时,游客是处在失重状态 |
D.当升降机加速下降时,游客是处在超重状态 |
4.填空题- (共2题)
13.
设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速度为v,则太阳的质量可用v、R和引力常量G表示为__________。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速度约为地球公转速度的7倍,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2×109倍。为了粗略估算银河系中恒星的数目,可认为银河系中所有恒星的质量都集中在银河系中心,且银河系中恒星的平均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则银河系中恒星数目约为_____________。
14.
某发电厂用2.2KV的电压将电能输出到远处的用户,后改为用22KV的电压,在既有输电线路上输送同样的电功率。前后两种输电方式消耗在输电线上的电功率之比为__________。要将2.2KV的电压升高到22KV,若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为180匝,则副线圈的匝数应该是________匝。
5.解答题- (共3题)
15.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A拉着装有集装箱的拖车B,以速度
进入向下倾斜的直车道。车道每100m下降2m。为使汽车速度在s=200m的距离内减到
,驾驶员必须刹车。假定刹车时地面的摩擦阻力是恒力,且该力的70%作用于拖车B,30%作用于汽车A。已知A的质量
,B的质量
。求汽车与拖车的连接处沿运动方向的相互作用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6.
模块3-4试题
(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位于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①该振动的振幅是 ______cm;②振动的周期是_______s;③在t等于
周期时,位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________ cm。图2为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点位于x=0.5m处。④该波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m/s;⑤经过
周期后,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_______cm。

(2)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中盛满某种透明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6.0cm长的线光源。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开始时通过望远镜不能看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一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能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8.0cm,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n。
(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位于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①该振动的振幅是 ______cm;②振动的周期是_______s;③在t等于



(2)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中盛满某种透明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6.0cm长的线光源。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开始时通过望远镜不能看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一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能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8.0cm,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n。

17.
据报道,最近已研制出一种可投入使用的电磁轨道炮,其原理如题7-2图所示。炮弹(可视为长方形导体)置于两固定的平行导轨之间,并与轨道壁密接。开始时炮弹在导轨的一端,通以电流后炮弹会被磁力加速,最后从位于导轨另一端的出口高速射出。设两导轨之间的距离w=0.10m,导轨长L=5.0m,炮弹质量m=0.30kg。导轨上的电流I的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可以认为,炮弹在轨道内运动时,它所在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始终为B=2.0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若炮弹出口速度为v=2.0×103m/s,求通过导轨的电流I。忽略摩擦力与重力的影响。

6.实验题- (共1题)
18.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
③用米尺A1相对于A2的高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_______。④改变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用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o。②进行(1)中的各项淐。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o)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_______。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
③用米尺A1相对于A2的高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_______。④改变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用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o。②进行(1)中的各项淐。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o)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单选题:(3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