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3.
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搁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a、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a球的重心Oa位于球心,b球和c球的重心Ob、Oc分别位于球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如图所示.三个球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a球的弹力为Fa,对b球和c球的弹力分别为Fb和Fc。则()


A.Fa=Fb=Fc | B.Fb>Fa>Fc | C.Fb<Fa<Fc | D.Fa>Fb=Fc |
2.选择题- (共1题)
3.多选题- (共3题)
6.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比分别为 ( )


A.![]() |
B.![]() |
C.![]() |
D.![]() |
7.
如图所示,水平力F将物体P压在竖直墙上,物体P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正确的是( )


A.若增大F,则P所受摩擦力增大 |
B.若减小F,则P所受摩擦力不变 |
C.若在P上放一物体,则P所受摩擦力增大 |
D.若在P上放一物体,则P所受摩擦力不变 |
4.解答题- (共2题)
8.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个恒力F沿竖直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

(1)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
(2)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
(3)从开始到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块A的位移d .

(1)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压缩量;
(2)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
(3)从开始到物块B刚要离开地面时,物块A的位移d .
9.
如下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重G=200N的箱子匀速前进,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sin370=0.6,cos370=0.8,g=10m/s2)。

(1)求推力F的大小;
(2)若此人不改变推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去推这个静止的箱子,则箱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推力作用时间t1=4s后撤去,撤去后箱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a=5m/s2,求箱子滑行的总位移为多大?

(1)求推力F的大小;
(2)若此人不改变推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去推这个静止的箱子,则箱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推力作用时间t1=4s后撤去,撤去后箱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a=5m/s2,求箱子滑行的总位移为多大?
5.实验题- (共1题)
10.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a
表格a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__(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_ 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3)某次操作中,有同学使用相同器材实验,但将传感器调零后再接上支架,其后按①③④步骤重复实验,得到图示表格b,则表格空缺处数据应接近__________。
表格b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a
表格a
F1/N | 1.001 | 0.580 | … | 1.002 | … |
F2/N | -0.868 | -0.291 | … | 0.865 | … |
θ | 30° | 60° | … | 150° | … |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__(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_ 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3)某次操作中,有同学使用相同器材实验,但将传感器调零后再接上支架,其后按①③④步骤重复实验,得到图示表格b,则表格空缺处数据应接近__________。
表格b
F1/N | 1.103 | | … |
F2/N | … | … | … |
θ | 30° | 60° |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