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4题)
1.
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
,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
B.若A不变,则物体在位移中点处的速度比![]() |
C.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比![]() |
D.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 |
2.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
3.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他们静靠在墙边,然后释放,它们同时沿竖直墙面向下滑,已知mA>mB,则物体B

A. 只受一个重力
B. 受到重力和一个摩擦力
C. 受到重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
D. 受到重力、一个摩擦力、两个弹力

A. 只受一个重力
B. 受到重力和一个摩擦力
C. 受到重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
D. 受到重力、一个摩擦力、两个弹力
4.
S1和S2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体,ma>mb.将弹簧与物块如图所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A.S1在上,a在上 | B.S1在上,b在上 |
C.S2在上,a在上 | D.S2在上,b在上 |
2.选择题- (共2题)
3.多选题- (共5题)
8.
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达到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
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路程不同 |
9.
一物以6m/s的初速度在斜面上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减速运动,又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沿斜面滑下, 则经过多长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5m。 ( )
A.1s | B.3s | C.5s | D.(![]() |
10.
用悬挂法测一段折成直角三角形的细铁丝的重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能取两个角的顶点作为两个悬挂点 |
B.如果取出三个悬挂点作出三条过悬挂点的竖直线,则三条线的交点可能不止一个 |
C.无论取何处为悬挂点,测多少次,重心的位置都是唯一的 |
D.如果将铁丝左右两个直角边对折起来,重心的位置仍将在未折起来前的位置上 |
11.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
B.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C.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小船,小船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细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D.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
4.填空题- (共2题)
13.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

5.解答题- (共5题)
14.
在火星表面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t1=1s内下落h1=4m.求:
(1)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物体从开始落下h2=36m时的速度v;
(3)该物体在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
.
(1)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2)该物体从开始落下h2=36m时的速度v;
(3)该物体在第三个2s内的平均速度

15.
2009年杭州“七十迈”事件,将交通安全问题,以前所末有的方向,推到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也透视出汽车时代的人们对交通安全问题的担忧.下面的图表,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数据.


请根据上边的表格计算(本题中的路面情况均相同):
(1)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请在表格中填上对应的数值.
(2)超速是一种很危险的驾驶行为,一位司机发现前面80 m处有一障碍物,此时他的车速为100 km/h,请问他能否避免车祸的发生?
(3)酒后驾车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违法行为,由于酒精的作用,人的反应时间延长,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过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 km/h,而他的反应时间却比正常时慢了0.1 s,请问他能否避免惨剧的发生?


请根据上边的表格计算(本题中的路面情况均相同):
(1)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请在表格中填上对应的数值.
(2)超速是一种很危险的驾驶行为,一位司机发现前面80 m处有一障碍物,此时他的车速为100 km/h,请问他能否避免车祸的发生?
(3)酒后驾车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违法行为,由于酒精的作用,人的反应时间延长,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过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 km/h,而他的反应时间却比正常时慢了0.1 s,请问他能否避免惨剧的发生?
16.
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空管,质量为2 kg,管长24 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 m/s2,同时在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一切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大小为10 m/s,经过多长时间小球从管的N端穿出?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 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落到管内,求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的取值范围。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大小为10 m/s,经过多长时间小球从管的N端穿出?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 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落到管内,求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的取值范围。
17.
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求力F作用后木块A、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18.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 m/s,B车在后,速度vB="30" 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0="80"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225 m才能停下来.求:
(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Δt="4" 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Δt="4" 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6.实验题- (共1题)
19.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低压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和计算得到打点计时器打下B、C、D、E、F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计算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公式为 vF=__________;
②根据上面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时刻,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线_________;

③由v-t图线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计算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的公式为 vF=__________;
②根据上面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t=0时刻,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线_________;

③由v-t图线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2道)
解答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