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3题)
1.
(题文)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增加的 |
B.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不断减小的 |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
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和加速度都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6.
2017年4月1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进行首次高速滑行实验,在某次试验正常刹车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经时间t停下来,则在最后t0(t0<t)时间内位移为( )
A.![]() | B.![]() | C.![]() | D.![]() |
9.
以v0=4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2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向上抛出另一个同样的小球,忽略空气阻力,g=10m/s2。则两球相遇处离抛出点的高度是()
A.60m | B.65m | C.70m | D.75m |
11.
一位观察者站在一列火车的第一节车厢的前端旁的站台上进行观察,火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需时10秒,随后第2、3、4节车厢通过共需要的时间最接近( )
A.6s | B.8s | C.10s | D.12s |
12.
将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则5s内物体的()
A.路程为20m | B.平均速度大小为5m/s,方向竖直向上 |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 D.位移大小为25m,方向竖直向上 |
13.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0时刻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为x=(10-0.1v2) m,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 |
C.0时刻的初速度为10 m/s | D.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 |
2.选择题- (共2题)
14.G是一种新型香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G的合成路线如图(部分产物和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己知:①RCH=CH2+CH2=CHR´﹣﹣﹣﹣CH2═CH2+RCH═CHR´;
②B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 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D和F互为同系物.
3.多选题- (共5题)
16.
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最后停在D点。已知AB=6m,BC=4m,从A点运动到B点,从B点运动到C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为2.55m/s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 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4s
D. A、D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m

A. 质点到达B点的速度大小为2.55m/s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 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4s
D. A、D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m
17.
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开始2 s内的位移是最后2 s内的位移的两倍,且已知滑块第1 s内的位移为2.5 m,由此可求得( )
A.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 |
B.滑块的初速度为5 m/s |
C.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 |
D.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 m |
18.
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A.v1∶v2∶v3=3∶2∶1 |
B.v1∶v2∶v3=![]() |
C.t1∶t2∶t3=1∶![]() ![]() |
D.t1∶t2∶t3=(![]() ![]() ![]() |
19.
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球在5s内的位移是50m |
B.小球在2s末的速度是20m/s |
C.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5m/s2 |
D.小球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 |
20.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穿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


A.v1∶v2∶v3=3∶2∶1 |
B.v1∶v2∶v3=![]() ![]() |
C.t1∶t2∶t3=1∶![]() ![]() |
D.t1∶t2∶t3=(![]() ![]() ![]() |
4.解答题- (共2题)
21.
冰壶在水平面上某次滑行可简化为如下过程:如图所示,运动员给冰壶施加一水平恒力将静止于A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AD推到B点放手,最后冰壶停于D点.已知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CD=l、BC=7l,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冰壶经过B点时的速率;
(2)冰壶在CD段与在AB段运动的时间之比.

(1)冰壶经过B点时的速率;
(2)冰壶在CD段与在AB段运动的时间之比.
22.
某人从一竖直枯井的井口处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5s听到石头落底声。不计空气阻力及声音传播的时间,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枯井的深度H;
(2)石头落底前瞬间的速度v;
(3)石头在落底前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h.
(1)枯井的深度H;
(2)石头落底前瞬间的速度v;
(3)石头在落底前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h.
5.实验题- (共1题)
23.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

(1).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合外力F的关系,应用了__________法的科学方法;
(2).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关系,应该保持__________不变;
(3).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为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_________。
(4).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图像,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
(5).出现如图乙所示图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

(1).该同学要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和质量M、合外力F的关系,应用了__________法的科学方法;
(2).若该同学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关系,应该保持__________不变;
(3).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为研究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她想用砂桶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F,为了减少这种做法而带来的实验误差,她先做了两方面的调整措施:
用小木块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高,目的是__________。使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目的是使拉小车的力近似等于__________。
(4).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得到如图甲所示的图像,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
(5).出现如图乙所示图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5道)
解答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