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将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分为四等份,如图所示,AB=BC=CD=DE,在斜面的底端A点有一个小滑块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上运动,刚好能到达斜面顶端E点。则小滑块向上运动经过D点时速度大小是


A.![]() | B.![]() | C.![]() | D.![]() |
2.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3.
如图所示,两块固定且相互垂直的光滑挡板POQ,OP竖直放置,OQ水平,小球a、b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现有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作用于b上,使a、b紧靠挡板处于静止状态.现用力F推动小球b,使之缓缓到达b′位置,则( )


A.推力F变大 | B.b对OQ的压力变大 |
C.弹簧长度变短 | D.弹簧长度变长 |
4.
“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g | B.2g | C.3g | D.4g |
5.
如图,倾角为θ的传送带正以速度匀速顺时针转动,现将物块轻放在传送带的顶端A点,在物块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关于物块的速度v,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摩擦力功率的大小P、重力势能Ep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
如图,叠放的两个物块无相对滑动地沿斜面一起下滑,甲图两物块接触面平行于斜面且摩擦力的大小为f1,乙图两物块接触面与斜面不平行且摩擦力的大小为f2,丙图两物块接触面水平且摩擦力的大小为f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斜面光滑,f1=0,f2≠0,f3≠0 |
B.若斜面光滑,f1≠0,f2≠0,f3=0 |
C.若两滑块一起匀速下滑,f1≠0,f2=0,f3≠0 |
D.若两滑块一起匀速下滑,f1=0,f2≠0,f3≠0 |
7.
如图,水平横杆上套有圆环A,A通过轻绳与重物B相连,轻绳绕过固定在横杆下的定滑轮,轻绳通过光滑动滑轮挂着物体C,并在某一位置达到平衡,现将圆环A缓慢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系统仍静止,则( )


A.A环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
B.A环受到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
C.C物体重力势能将不变 |
D.C物体重力势能将增大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扩散现象表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
B.液晶具有流动性,光学性质各向同性 |
C.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无法全部用来做功以转化成机械能 |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
2.多选题- (共3题)
9.
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三个靠在一起的物块P、Q和R,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用大小为F的水平外力推动物块P,记R和Q之间相互作用力与Q与P之间相互作用力大小之比为k。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 ![]() | B.若![]() ![]() |
C.若![]() ![]() | D.若![]() ![]() |
10.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p-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bc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
B.过程ab中气体一定吸热 |
C.过程ca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放出的热量 |
D.a、b和c三个状态中,状态a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 |
E.b和c两个状态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不同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一枚针轻放在水面上,它会浮在水面,这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 |
B.水在涂有油脂的玻璃板上能形成水珠,而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却不能,这是因为油脂使水的表面张力增大的缘故 |
C.在围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自由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
D.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 |
3.解答题- (共3题)
12.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13.
长为L=5m、质量为M=2kg的薄木板,在F=10N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以v0=6m/s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将质量为m=1kg、大小不计的铁块轻放在木板的最右端,水平拉力F不变,木板与铁块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g=10m/s2。)

(1)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2;
(2)刚放上铁块后铁块的加速度a1、木板的加速度a2;
(3)通过计算判断铁块是否会从木板上掉下去;若掉下去,计算铁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若不掉下去,计算在放上铁块后木板运动的总时间。

(1)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2;
(2)刚放上铁块后铁块的加速度a1、木板的加速度a2;
(3)通过计算判断铁块是否会从木板上掉下去;若掉下去,计算铁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若不掉下去,计算在放上铁块后木板运动的总时间。
14.
如图所示,下端装有阀门的U形玻璃管,粗细均匀,竖直放置,右侧开口,左侧封闭,管中一段足够长的水银柱使得左管中封闭有一段长为20cm的空气柱,左、右两管中的水银柱液面高度差为10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cmHg,管内气体温度为t=27℃,阀门s关闭.

(1)要使左右两管中水银液面相平,应使左管气体的温度降低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若通过打开阀门使管中的水银缓慢流出,则当两管中水银液面相平时,U形管中水银柱的总长度减少了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1)要使左右两管中水银液面相平,应使左管气体的温度降低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若通过打开阀门使管中的水银缓慢流出,则当两管中水银液面相平时,U形管中水银柱的总长度减少了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4.实验题- (共2题)
1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1)“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装置中,小车质量为M,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为m,通过改变m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小车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弹簧秤的示数)。
①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只需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滑轮摩擦足够小,绳的质量要足够轻
C.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②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其中纵轴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横轴应为________。
A.1/M B.1/m C.mg D.F
③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大导致a较大时,图线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渐偏向纵轴 B.逐渐偏向横轴 C.仍保持原方向不变

(2)下图为上述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装置中,小车质量为M,砂桶和砂子的总质量为m,通过改变m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小车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弹簧秤的示数)。
①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只需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滑轮摩擦足够小,绳的质量要足够轻
C.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②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其中纵轴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横轴应为________。
A.1/M B.1/m C.mg D.F
③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较大导致a较大时,图线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逐渐偏向纵轴 B.逐渐偏向横轴 C.仍保持原方向不变

(2)下图为上述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多选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