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8题)
1.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2.
在公式vt=vo+at和s=v0t+
at2中涉及五个物理量,除t是标量外,其它四个量vt、vo、a、s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这四个矢量的方向都在一条直线上,当取其中一个量的方向为正方向时,其它三个量的方向与此相同的取正值,与此相反的取负值。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取负值 |
B.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取正值 |
C.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取正值 |
D.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a都正值 |
4.
(题文)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4t-2t2,x与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A.4m/s和-4m/s2 | B.4m/s和4m/s2 | C.-4m/s和2m/s2 | D.4m/s和-2m/s2 |
5.
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质量不等的两物体从同一高处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 |
B.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
C.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得快,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得慢 |
D.两个物体下落的时间相同 |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何雯娜夺得中国首枚奥运会女子蹦床金牌。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可求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取10m/s2)()


A.7.2m | B.5.0m | C.1.8m | D.1.5m |
7.
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3.2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g=10m/s2)()
A.0.8 m | B.1.2 m | C.1.4 m | D.1.8 m |
8.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用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_____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
2.选择题- (共4题)
3.多选题- (共7题)
13.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图示大致反映了这一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真实的实验现象,丁是经合理外推的结论 |
B.利用斜面做实验,解决了时间难以测量的困难 |
C.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现象更明显 |
D.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现象更明显 |
14.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末的速度是6 m/s,第2 s末的速度是8 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 |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
C.任何1 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 m/s |
D.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
15.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
16.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
A.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
B.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C.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D.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
17.
如图所示,小球以一定初速度沿粗糙斜面向上匀减速是线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己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过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


A.vb=![]() | B.xde=3m | C.vc=3m/s | 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 |
18.
一个以v0=5 m/s的初速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自始至终有一个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为2 m/s2的加速度,则当物体位移大小为6 m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可能为( )
A.1 s |
B.2 s |
C.3 s |
D.6 s |
19.
如图所示,两端点分别为A、B,长L=1m 的金属细杆在距地面H=40m 处以v0=10m/s 竖直上抛,同时在AB 上方略微错开的竖直线上h 处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C 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及落地后的运动,g 取10m/s2,则可知( )


A.杆能上升的最大位移为10m |
B.杆从抛出到落地共用时4s |
C.若h=15m,则C与A相遇时杆的速度方向向下,与杆相遇共用时 0.1s |
D.若h=25m,则C与A相遇时杆的速度方向向下,与杆相遇共用时 0.1s |
4.填空题- (共4题)
21.
从给出的物理思想方法中选择相应的一个,并将序号填入后面的横线上:质点________;定义加速度时用了________
A.等效替代 | B.微元法 | C.理想模型法 | D.极限法 (E)比值定义法. |
5.解答题- (共1题)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多选题:(7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