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2题)
1.
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速度都能达到100km/h,小型轿车起步时在20s内速度达到100km/h,而旅客列车达到100km/h大约要用时500s,由上可知( )
A.旅客列车的加速度大 |
B.小型轿车的速度变化大 |
C.小型轿车的速度变化快 |
D.旅客列车的速度变化率大 |
2.
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2s内,A、B两人反向而行 |
B.0~2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
C.在5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 |
D.在5s内,A的平均速度比B的平均速度小 |
3.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
4.
不计空气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物体,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时间为t,现在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处设置一块挡板,物体撞击挡板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撞击所需时间不计,则这种情况下物体上升和下降的总时间约为( )
A. 0.5t B. 0.4t C. 0.3t D. 0.2t
A. 0.5t B. 0.4t C. 0.3t D. 0.2t
5.
关于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重心一定变化 |
B.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 |
C.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
D.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
6.
如图甲,笔记本电脑底座一般设置有四个卡位用来调节角度.某同学将电脑放在散热底座上,为了获得更好的舒适度,由原卡位为1调至卡位4(如图乙),电脑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电脑受到的支持力变小 |
B.电脑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
C.电脑受到的支持力与摩擦力两力大小之和等于其重力 |
D.散热底座对电脑的作用力的合力不变 |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水平粗糙传送带上,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做逆时针运动时(v1<v2),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f1、F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f1<Ff2 |
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右 |
C.F1=F2 |
D.Ff1=μmg |
8.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增大水平力F而仍保持静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减小 |
B.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一定增大 |
C.物体所受外力的个数一定不变 |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一定增大 |
9.
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为( )


A.3μmg |
B.4μmg |
C.5μmg |
D.6μmg |
10.
“蹦床”是奥运体操的一种竞技项目,比赛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F)-时间(t)图象,如图为某一运动员比赛时计算机作出的F-t图象,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该运动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裁判打分时可以把该运动员的运动看成质点的运动 |
B.1 s末该运动员的运动速度最大 |
C.1 s末到2 s末,该运动员在做加速运动,处于超重状态 |
D.3 s末该运动员运动到最高点 |
11.
长方体滑块以一定初速度v0滑到一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A.若把该滑块拦腰割成完全相同的滑块,再任选一块以同样的初速度v0在同一水平面上滑行,其滑行最大距离为sB,假设分割前后滑块的各个面粗糙程度都相同.则sA与sB相比较为( )
A.sA=sB | B.sA>sB | C.sA<sB | D.不能确定 |
12.
如图所示,吊篮A、物体B、物体C的质量分别为m、3m、2m.B和C分别固定在弹簧两端,弹簧的质量不计.B和C在吊篮的水平底板上处于静止状态.将悬挂吊篮的轻绳剪断的瞬间( )


A.吊篮A的加速度大小为g |
B.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为g |
C.物体C的加速度大小为2g |
D.A、B、C的加速度大小都等于g |
2.多选题- (共5题)
13.
甲物体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运动到某一位置时,该处有另一物体乙开始做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甲,由上述条件( )
A.可求乙追上甲时乙的速度 |
B.不能求乙追上甲时乙走的路程 |
C.可求乙从开始起动到追上甲时所用的时间 |
D.可求乙的加速度 |
14.
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右侧 |
B.此时木炭包相对于传送带向右运动 |
C.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
15.
如图所示,小车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车中悬挂的小球A和车水平底板上的物块B都相对车厢静止,悬挂小球A的悬线与竖直线有一定夹角θ,B与车底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假设B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这段时间内,下述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块B不受摩擦力作用 |
B.物块B受摩擦力作用,大小恒定,方向向左 |
C.要使A、B和车保持相对静止,θ最大为37° |
D.要使A、B和车保持相对静止,θ最大为53° |
16.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
17.
如图所示,一细绳跨过一轻质定滑轮(不计细绳和滑轮质量,不计滑轮与轴之间摩擦),绳的一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A,另一端悬挂一质量为M(M>m)的物体B,此时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如果用力F代替物体B,使物体A产生的加速度为a2,那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如果a1=a2,则F<Mg |
B.如果F=Mg,则a1<a2 |
C.如果a1=a2,则F=Mg |
D.如果![]() |
3.填空题- (共3题)
19.
水平横梁一端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小滑轮且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__(g取10m/s2)

20.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1。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A的劲度系数为____N/m(重力加速度g=10m/s2)。由表中数据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B的劲度系数。


(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1。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A的劲度系数为____N/m(重力加速度g=10m/s2)。由表中数据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B的劲度系数。
4.解答题- (共3题)
21.
慢车以0.1m/s2的加速度从车站启动开出,同时在距车站2km处,在与慢车平行的另一轨道上,有一辆以72km/h的速度迎面开来的快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便到站停下,问:
(1)两车何时相遇?
(2)相遇点离车站多远?
(1)两车何时相遇?
(2)相遇点离车站多远?
22.
如图所示,某人用轻绳牵住一只质量m=0.6kg的氢气球,因受水平风力的作用,系氢气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7°角.已知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15N,人的质量M=50kg,且人受的浮力忽略不计(sin37°=0.6,cos37°=0.8).求:

(1)水平风力的大小;
(2)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3)若水平风力增强,人对地面的压力如何变化?(要求说明理由)

(1)水平风力的大小;
(2)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3)若水平风力增强,人对地面的压力如何变化?(要求说明理由)
23.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上表面紧靠(但不粘连)在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是一小段光滑的圆弧,其末端切线水平),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一质量为m的物块A从斜面上距离斜面底端8m处由静止释放,最后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左端滑出,已知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木板的长度L=8m,物块A可看作质点.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有多大?
(2)物块A与木板B的质量之比m/M为多少?
(3)物块A从开始下滑到相对木板B静止共经历了多长时间?

(1)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有多大?
(2)物块A与木板B的质量之比m/M为多少?
(3)物块A从开始下滑到相对木板B静止共经历了多长时间?
5.实验题- (共1题)
24.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cm、3.43cm、3.77cm、4.10cm、4.44cm、4.77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kg。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cm、3.43cm、3.77cm、4.10cm、4.44cm、4.77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k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多选题:(5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