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第二次阶段考试物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9176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2

1.单选题(共10题)

1.
一质点从O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已知AB间距离为BC间距离为且经过AB段和BC段的时间相等,则OA间的距离为(    )
A.   B.     C.    D.
2.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汽车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和刹车后6s内的位移为( )
A.30 m,  37.5 mB.30 m,  40 m
C.12.5 m,  40 mD.12.5 m,  37.5 m
3.
选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遇到的困难是无法准确测量瞬时速度
B.物体之所以能运动是因为有力维持,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是成立的。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D.两个彼此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4.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点光源,在点光源和右侧墙壁的正中间有一小球自水平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球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小球的影子在竖直墙壁上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B.影子做初速度为2v0,加速度为2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C.影子做初速度为2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D.影子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2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5.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绳子拉木箱,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匀加速至某一速度,在这个过程中绳子拉力大小一定(  )
A.小于路面的摩擦力
B.大于路面的摩擦力
C.小于木箱的重力
D.大于木箱的重力
6.
如图所示,三个重均为100N的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各接触面水平,水平拉力F=20N作用在物块2上,三条轻质绳结于O点,水平绳与物块3连接,竖直绳悬挂重物B,倾斜绳通过定滑轮与物体A连接,已知倾斜绳与水平绳间的夹角为120oA物体重40N,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物块3受力个数为(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7.
如图两根轻弹簧AC和BD,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它们的C、D端分别固定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 A、B端分别固定在支架和正下方地面上,当物体m静止时,上方的弹簧处于原长;若将物体的质量变为3m,仍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静止时,其相对第一次静止时位置下降了(    )

A.     B.     C.     D.
8.
如图所示,物体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θ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一定有
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θ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9.
一条细线的一端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B相连,另一端绕过一轻质定滑轮与小球A相连,定滑轮用另一条细线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细线与竖直方向所成的夹角为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将物体B在水平地面上缓慢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α角将不变
B.如果将物体B在水平地面上缓慢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α角将减小
C.增大小球A的质量,若B仍保持不动,α角不变
D.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弹力可能等于小球A的重力
10.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C两物体,A叠放在C上,ABC的质量分别为m、2m和3m,物体BC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T.现用水平拉力F拉物体B,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  )
A.此过程中物体C受重力等五个力作用
B.当F逐渐增大到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D.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AC间的摩擦力为

2.多选题(共6题)

11.
一辆小货车发生机油渗漏,假如每隔l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沿直线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货车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可能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2.
给滑块一初速度v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 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
A.B.C.D. 
13.
下图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象,下列关于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0~2 s内,A、B两人同向而行
B. 0~2 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
C. 0~5 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少
D. 0~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
14.
如图所示,作用于O点的三个力合力为零,沿轴负方向,大小已知.轴正方向夹角为大小未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指向第二象限
B. 有可能指向第三象限
C. 的夹角越小,则的合力越大
D. 的合力的最小值可能为
15.
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  )
A.a、b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
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以后逐渐减小为0
C.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16.
小球A置于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柱体上,小球B用水平轻弹簧拉着系于竖直板上,两小球A、B通过光滑滑轮用轻质细线相连,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B球质量为,点在半圆柱体圆心的正上方,OA与竖直方向成30°角,OA长度与半圆柱体半径相等,OB与竖直方向成45°角,现将轻质细线剪断的瞬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球A的加速度为
B. 球A的加速度为
C. 球B的加速度为
D. 球B的加速度为

3.解答题(共3题)

17.
质量为m=1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 经过时间2s,拉力停止作用,再经4s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v-t的图像如图,g取10m/s2。求:

(1)物体运动过程总位移大小;
(2)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水平拉力的大小F。
18.
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1kg的重物上系着一条长30cm的细绳,细绳的另一端连着一个轻质圆环(质量忽略不计),圆环套在水平的棒上可以滑动,环与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另有一条细绳,在其一端跨过定滑轮,定滑轮固定在距离圆环50cm的地方,当细绳的端点挂上重物G,而圆环将要开始滑动时(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已知sin37°=0.6,cos37=0.8,)试问:

(1)AO与AB间的夹角多大?
(2)长为30cm的细绳上的张力是多少?重物G的质量是多少?
19.
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B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三者半径均为R,A、B、C的质量都为m,A、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使A缓慢移动,B保持静止,直至C刚要降到地面时,B恰好要发生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未拉A时,C对B压力的大小;
(2)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4.实验题(共2题)

20.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F1/N
1.001
0.580

1.002

F2/N
-0.868
-0.291

0.865

θ
30°
60°

150°

 
(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力__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当θ=90°时,两个压力传感器的读数分别为F1=________,F2=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
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 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    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
21.
用如图所示装罝测定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安装好电火花计时器,连接好纸带,用矩形垫垫高木板固定有计时器的一端,左右移动矩形垫,直到给木块一个合适的初速度时,打出的纸带上任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某同学测出了以下物理量:木块质量m、矩形垫高度h、木扳长度L、纸带上任意相邻两点间距离、图中O与A点间距离点间距.

(1)要求打出的纸带上任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是为了让木块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等于_____(填序号).
A.零B.滑动摩擦力C.木块重力D.木块重力平行于木板的分力
(2)用该同学测出的物理量计算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 ____________(选用测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为).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6道)

    解答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