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答题- (共5题)
1.
如图所示,悬挂的直杆AB长为a,在B以下h处,有一长为b的无底圆筒CD,若将悬线剪断,求:

(1)经过多长时间直杆下端B开始穿圆筒?
(2)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3)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1)经过多长时间直杆下端B开始穿圆筒?
(2)直杆下端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3)整个直杆AB穿过圆筒的时间是多少?
2.
氢气球上系一重物,以2 m/s2的加速度自地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5 s末绳子突然断开。求:(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1)绳断后,重物落到地面经过的时间;
(2)重物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1)绳断后,重物落到地面经过的时间;
(2)重物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3.
(题文)一水池水深H="0.8" m。现从水面上方h="0.8" m高处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0.1" kg的硬质球体,测得球体从释放到落至水池底部用时t="0.6" s。已知球体直径远小于水池深度,不计空气及水的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通过计算判断球体在水中做什么运动?
(2)从水面上方多高处由静止释放球体,才能使球体从释放到落至池底所用时间最短?
(1)通过计算判断球体在水中做什么运动?
(2)从水面上方多高处由静止释放球体,才能使球体从释放到落至池底所用时间最短?
4.
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空管,质量为2 kg,管长24 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 m/s2,同时在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一切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大小为10 m/s,经过多长时间小球从管的N端穿出?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 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落到管内,求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的取值范围。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大小为10 m/s,经过多长时间小球从管的N端穿出?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 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落到管内,求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的取值范围。
5.
甲物体从阳台上自由下落,已知它在下落过程中最后2s内的位移是60m.(g取10m/s2)
(1)求阳台离地面的高度;
(2)求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
(3)若甲释放2s后,乙也从阳台上释放,要使甲、乙同时落地,需给乙多大的向下的初速度?
(1)求阳台离地面的高度;
(2)求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
(3)若甲释放2s后,乙也从阳台上释放,要使甲、乙同时落地,需给乙多大的向下的初速度?
2.实验题- (共7题)
6.
在暗室中用图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的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 。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圆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 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 。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的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 。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圆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 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 。
7.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提问:
⑴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
⑶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⑷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


回答下列提问:
⑴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
⑶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⑷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
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方法是: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挡板,如图所示,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前一个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滴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读数t。

(1)写出用上述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g=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格中的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挡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坐标纸中作出适当的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g=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写出用上述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g=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格中的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到挡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请在坐标纸中作出适当的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g=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
如图甲、乙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自己组装的用DIS实验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两套实验方案(与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的连接均未画出)。

(1)补齐甲方案操作步骤:
①如图安装好器材,启动DIS,进入“用DIS测加速度的界面”;
②开启发射器电源,由静止释放发射器,获取发射器自由下落的v–t图象;
③在图象上选取两点A、B,记录vA、vB和两点之间时间间隔Δt,求出该次实验g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该实验的误差,选取A、B两点时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方案中已测量的物理量有:球直径d,球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Δt1、Δt2,还需测出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并写出g值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小实验误差,安装乙方案中两光电门时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齐甲方案操作步骤:
①如图安装好器材,启动DIS,进入“用DIS测加速度的界面”;
②开启发射器电源,由静止释放发射器,获取发射器自由下落的v–t图象;
③在图象上选取两点A、B,记录vA、vB和两点之间时间间隔Δt,求出该次实验g值;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该实验的误差,选取A、B两点时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方案中已测量的物理量有:球直径d,球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Δt1、Δt2,还需测出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并写出g值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小实验误差,安装乙方案中两光电门时应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如图甲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 kg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匀速运动,替代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间的距离依次为26.0 mm、50.0 mm、74.0 mm、98.0 mm、122.0 mm、146.0 mm。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 200 r/min”字样,由此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完成下列各题,第(2)、(3)题中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 =______s。
(2)根据图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3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3=______m/s。
(3)根据图乙所给数据,可知圆柱棒下落的加速度a=______m/s2。
(4)写出一条用该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系统误差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 =______s。
(2)根据图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3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3=______m/s。
(3)根据图乙所给数据,可知圆柱棒下落的加速度a=______m/s2。
(4)写出一条用该装置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系统误差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____(填“靠近”或“远离”)计时器下端;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实验。

(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填“b”或“c”)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
(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____(填“靠近”或“远离”)计时器下端;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实验。

(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填“b”或“c”)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解答题:(5道)
实验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