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甲、乙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的物体,
,
,那么对甲、乙两物体运动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
B.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
C.甲物体在做加速运动,乙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
D.甲、乙的速度量值都是越来越大 |
3.
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
A.![]() |
B.![]() |
C.![]() |
D.![]() |
5.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物理规律都是由实验发现或由实验验证了的,下列有关物理实验中涉及的思想或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实验图,该实验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
B.(b)图库伦的扭秤实验装置图,该实验利用了微小量放大法的思想 |
C.(c)图为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在该实验中伽利略通过减小斜面的倾角,直接验证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D.(d)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 |
6.
嫦娥三号在离月面100m处悬停,前后左右平移选择较平坦月面,再以很缓慢的速度下降离月面4m处,关闭推力发动机,让嫦娥三号自由落体,从而实现月面软着落,已知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1.6m/s2,则嫦娥三号落地瞬间的速度可能是( )
A.45m/s | B.18m/s | C.8.9m/s | D.3.6m/s |
7.
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 )



A.小车在20s-40s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
B.20s末小车回到出发点 |
C.小车0-10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10-20s内的平均速度 |
D.小车10-30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
8.
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6s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B.在t=12s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m/s2 |
C.在6~10s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 | D.在4s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 |
2.选择题- (共3题)
3.填空题- (共3题)
16.
如图所示,固定在电梯顶部的弹簧测力计下端挂着
的钩码(
),电梯运行时人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
,这种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重力的现象是______
填“超重”或“失重
现象;此时钩码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加速度方向向______
填“上”或“下”










4.解答题- (共3题)
17.
一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的底部,另一端和质量为m的小物块a相连,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小物块b紧靠a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从t=0时开始,对b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外力,使b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块a、b分离;再经过同样长的时间,b距其出发点的距离恰好也为x0.弹簧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物块b加速度的大小;
(3)在物块a、b分离前,外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物块b加速度的大小;
(3)在物块a、b分离前,外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18.
一列队伍长L=120m,行进速度v1=1.6m/s.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赶到队伍排头,其速度v2=3m/s,然后又立即用与队伍行进速度相同大小的速度返回排尾.问:
(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又回到排尾共需多少时间?
(2)通讯员归队处与离队处相距多远?
(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又回到排尾共需多少时间?
(2)通讯员归队处与离队处相距多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