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连日来,一封甘肃定西市残疾考生魏祥写给清华大学的求助信在网上热传,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和感动。
魏祥今年19岁,早在他10个月大时,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并椎管内囊肿疾病,导致他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祸不单行,2005年魏祥的父亲因患不治之症去世,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命运坎坷,但魏祥永远不服输,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人尊敬和崇拜的样子。今年高考取得了648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理科83名,极有可能被清华大学录取。
欢喜中,母亲夏瑞云却又平添了一份忧愁,因为身体的原因,魏祥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亲人的随身陪护,以照顾他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为了顺利完成学业,魏祥向清华大学写了求助信,希望能够解决一间“陋室”以便母亲前去照顾陪读。
获知此消息后,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在第一时间表示:为他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清华不会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6月27日,清华大学为魏祥回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6月28日,清华大学甘肃招生组负责人赶到定西,已视魏祥为清华学子,并为他和母亲带来了解决“陋室”( 就读期间魏祥母子住宿费全免)等一系列好消息。在此期间,定西市委市政府也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好每一项帮扶政策,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对口帮扶,协调解决母子俩上学存在的困难;定西市残联带来了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问候和关心;爱心人士和企业伸出了援助之手……
上述材料引发你什么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或一个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1月30日第14版,作者朱建平)
2.单项选择- (共7题)
----- Not so well. I ______ much better but I misread the directions for Part D.
A. could have done B. could do C. must have done D. should do
A.must not | B.should not | C.need not | D.cannot |
A.Not reminded | B.Reminded not |
C.Not having been reminded | D.Having reminded not |
A.to be answered | B.to answer | C.being answered | D.answering |
A.marked | B.marking | C.having marked | D.to be marked |
A.serves | B.served | C.has served | D.had served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单项选择:(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