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六年级
试卷号:7375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4/11

1.选择题(共1题)

1.
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
B.《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它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发表的长篇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
C.《马诗》作者是李贺,这首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D.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2.现代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与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小题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发现者”、“创立者”的位置能否对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段文字中红色的词语在含义上与文章结尾段落的一个词相照应,这个词是__________
【小题5】语句中“?”指什么? “ !” 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表达(共1题)

3.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脚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语文,列算式。
古代一位长官携随从到乡下,遇到一位一百多岁的老人,惊喜之余以此为题出了一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二八岁月。其随从也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外减四个春秋。请你根据这副对联,各列出一个数学算式,并分别算出这位老人的具体岁数。(温馨提示:“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
上联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