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72875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20/4/4

1.综合题(共2题)

1.
中世纪的西欧是由一个从封建制度确立到鼎盛,再到向资本主义变化的动态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要确保封臣……土地财产的享有;人身安全;社会荣誉等。封臣……其一是提供军役,其二即给予封君“协助金”以示资助。其三是“劝告”与作证。

——摘编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是为了使市民们更好地从事商业交易,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活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材料四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你认为“封君”与“封臣”这种关系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你可以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一、二中,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哪些封建性质的组织形式?
(4)材料三中,中世纪城市的自治是以何种形式得到确认的?这些“城市”获得了哪些自由和特权?
(5)材料四中,在当时的农村出现的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方式?
2.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看得深、把得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材料二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材料三  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

——以上材料均出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哪些因素在英国崛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此前50年”美国是如何“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的?“此后50年”美国又是如何“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的?
(3)请你写出20世纪的一个史例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没有哪个国家天生地独领风骚,也没有哪种模式注定地高人一等;不应该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而应该是所有的人造福所有的人。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以“国家崛起,走好自己的路”为主题展开论述,形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现;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2.选择题(共29题)

3.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古希腊是一切文明的发源地B.古希腊是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C.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D.欧洲文明是海洋文明发源地
4.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据此规定,公元前399年,由抽签产生的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表明雅典(   )
A.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B.法庭是当时最高权力机关
C.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D.民主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
“不断的扩张使其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将其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材料中的“大帝国”是(   )
A.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6.
希腊建筑就是一切艺术的研究起点,因为它包含的并不仅仅是如何建起一座令后人惊叹不已的建筑物,它包含的还有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雕刻艺术。下列建筑之中不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帕特农神庙B.《掷铁饼者》
C.万神庙D.雅典卫城
7.
12世纪,大学的兴起是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的新气象,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这些“花朵”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
①免赋税特权   ②宗教信仰及言论自由权   ③司法特权   ④教育自主权
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③
8.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其中属于“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查士丁尼法典》
C.罗马帝国的扩张D.基督教的传播
9.
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中“启下”、“开来”指的是(   )
A.兼收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B.并蓄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
C.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0.
从646年开始,日本的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大和正式改称为日本国
C.每六年授田一次给“田部”居民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1.
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脍炙人口,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丰碑”的是(   )
A.《天方夜谭》B.《医学集成》C.《医典》D.《古兰经》
12.
某历史小论文提到了“释迦牟尼”、“救世主”、“安拉”等关键信息,据此判断,该历史小论文重点研究的是(   )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种姓制度、基督教、伊斯兰教
C.佛教、印度教、道教
D.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13.
13、14世纪,西欧商人将原料,有时还有一些轻便生产工具,发给手工业者,手工业者在各自家中进行生产,产品交给商人,由商人在市场上销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说明(   )
A.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逐渐资本主义化B.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C.出现了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经营方式D.手工工场逐渐由分散转向集中
14.
14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新文化运动,并逐渐扩展到法国、英国等国家。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庄园经济的发展B.手工工场的兴起
C.自由城市的兴起D.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15.
如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资本论》问世
B.第一国际成立   巴黎公社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十月革命胜利
D.《共产党宣言》发表 巴黎社成立
16.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首气势磅礴,旋律激昂的作品(   )
A.创作背景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C.欧仁·鲍狄埃作词,皮埃尔·狄盖特谱曲
D.名称为《义勇军进行曲》
17.
恩格斯说:“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这位“大人物”是(   )
A.但丁B.达芬奇C.米开朗琪罗D.莎士比亚
18.
如图为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示意图,此次航行(   )
A.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B.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C.发现了美洲D.到达了印度西海岸
19.
《全球通史》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世界的商业往来日益密切D.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
20.
有学者说:“这一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它摧毁了平民心目中压迫的象征,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这一事件”是指
A.议会重新开会B.召开三级会议C.来克星顿枪声D.攻占巴士底狱
21.
历史学家罗英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士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材料中的“他”是(   )
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卡斯特罗D.纳塞尔
22.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吸引了世界”是指(   )
A.改良了蒸汽机B.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3.
贝多芬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这部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
A.《向日葵》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D.《物种起源》
24.
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所以甘地(   )
A.自取海水制盐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焚烧警察局D.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1933年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賽和约》
D.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6.
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写回忆录的人最可能是(   )
A.罗斯福B.丘吉尔C.杜鲁门D.马歇尔
27.
漫画是一种形象表达历史的方式。如下图,是一幅名为“西边的太阳升起来了”的漫画,此漫画的寓意是(   )
A.西欧走向联合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联合国的成立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8.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率先举起改革大旗,力图改变这种“僵化”体制的苏联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29.
伯纳德·戴迪写下诗句“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
A.纳米比亚独立B.“非洲独立年”
C.第一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D.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30.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1.
爆发范围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出现了亚洲、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
A.德军突袭苏联
B.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