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宋代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四 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业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丝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方以种桑丝织为生的人增多,丝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2)依据材料三,总结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丝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宋代经济的发展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材料三 西汉、唐代和北宋南北方人口数量统计表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9% | 6624296 | 37.1% |
材料四 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期南方丝织业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丝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南方以种桑丝织为生的人增多,丝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1)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2)依据材料三,总结西汉到北宋,全国人口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丝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宋代经济的发展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2.选择题- (共6题)
2.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 D.重用有才能的人 |
3.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提计策起到的作用是
A.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 | B.免遭外族入侵 |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提高行政效率 |
4.
穿越是指某人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物理学上也称为“时间旅行”或“时空旅行”。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盛唐时期,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使用曲辕犁耕地 |
B.在“瓦肆”里听说书 |
C.用筒车灌溉 |
D.在长安城东市贩卖货物 |
5.
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6.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