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
(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3) 请指出材料二中措施的原因与影响?
(4)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材料一、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推行郡县制。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是哪个朝代的统治措施?
(2)材料一中的措施哪一项对我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
(3) 请指出材料二中措施的原因与影响?
(4)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问题: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问题: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2.选择题- (共13题)
12.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 )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 B.造船、航海水平高 |
C.郑和个人的素质 | D.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 |
14.
使明清时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 )
A.中国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
B.中国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
C.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
D.西方文艺复兴和数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诞生和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