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278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1

1.判断题(共5题)

1.
中国古代文化光彩熠熠,下列朝代与文学成就对应错误的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先秦——“小说”
2.
宋太祖通过陈桥驿兵变夺取政权,深知拥有兵权的武将对皇权的威胁,因此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3.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之间的战与和,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4.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是在唐朝。
5.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相继灭掉西夏、金和南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封建王朝。

2.综合题(共2题)

6.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风景。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得到了开发。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夸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魏晋时期的人口大迁移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它令人吃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
7.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材料二:《元史地理志》中说:“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材料四;隋唐文化成就辉煌,尤其是唐朝文学;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兼容并蓄吸收了很多不同民族文化,而且很多的文化都带有佛教文化的色彩,是封建时代文化的高峰时期。
(1)根据材料一,说说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指的是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
(2)元统治者是如何解决材料二中这一难题的?
(3)请写出材料三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
(4)请就材料四中隋唐时期文化“吸收了不同民族文化”和“很多文化都带有佛教文化的色彩”,分别列举具体史实。
(5)综上所述,你有何认识?

3.选择题(共11题)

8.
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9.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京城富商孟浩天想大量贩运丝绸,他选择携带货币是
A.会子
B.交子
C.铜钱
D.金银
10.
《东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江南地区开发
D.统一国家发展
11.
设想南宋初年,你生活在郾城,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打退辽军的战斗
B.西夏与宋的边境战争
C.女真起兵抗辽的战争
D.岳飞抗金的战斗
12.
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河北曲阳 B. 福建泉州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开封
13.
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的原因
A.市民阶级的壮大
B.统治者的需求
C.地主阶级的不断壮
D.精神的需求
14.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宋代人过的这一节日是现在的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元宵节
15.
历史中国家机构的称呼不断发生着变化。你知道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A.行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中书省
16.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他最主要的功绩是 (   )
A. 统一蒙古 B. 灭亡西夏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17.
元末诗云:“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
A.汉族妇女擅长音乐B.少数民族妇女喜欢音乐
C.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D.当时妇女受教育条件较好
18.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