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72783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4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1)张三出生在何地?隋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哪一年在A地被杀,从而使隋朝灭亡? 
(2)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3)张三漂亮的“颜体”楷书是模仿唐朝大书法家谁的书法? 
(4)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 
(5)张三所朗读的《忆昔》的作者是谁?他的诗被称为什么?他被尊称为什么? 
(6)《忆昔》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7)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你能找出来吗?
2.
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请你把上述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并说出它们所属的朝代。
(2)上述图片中曾建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的是哪两幅图中的人物?分别叫做什么?你觉得他们建立盛世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3)图2中人物通过什么事件建立政权?
(4)图4中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称帝后,改国号为什么?
3.
某同学善于思考总结,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以下历史笔记中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借鉴。
(1)制度创新篇
隋朝的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时?
(2)和谐盛世篇
①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②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3)民族关系篇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因此被北方各族尊奉为什么?
(4)少数民族帝王篇

(5)生活习俗篇
①物质生活:唐朝时,    之风在全国盛行;北宋的肉食中以    为多。
②精神生活:在宋代,有哪些传统节日?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什么?

2.选择题(共9题)

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
5.
如果你想考察辽与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    )。
A.河南和宁夏B.辽宁和浙江C.浙江和宁夏D.内蒙古和宁夏
6.
如图,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该剧故事应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的? ( )
A.B.C.D.
7.
我国的纸币最早出现于(    )。
A.安徽B.山西C.河南D.四川
8.
如图,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下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9.
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商人出门坐轿子
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舍听评书
D.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
10.
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的标志是(    )。
A.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B.元政府在西藏设安西都护府
C.元政府在西藏设北庭都护府D.元政府在西藏设西域都护
1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藏族
D.满族
12.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