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宁城县八年级下期末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72714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6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厦门与金门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你参加“金门一日游”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的两边,各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这边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1)比较材料中的两条口号,将答案填在下表的空白处
口号
不同之处(方针)
相同之处(目的)
海的东边的口号
 
 
海的西边的口号
 
(2)近代史上台湾曾经与祖国分离长达半个世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次分离?造成现在大陆与台湾分离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
(3)简要分析归纳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条件。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油票、煤票、豆腐票、肉票、蛋票、肥皂票、布票、棉花票、火柴票、家具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材料三:以下是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
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万台)
132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色电视机(万台)
0
288
410
1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突出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为什么要凭借票证购买物品?
(3)材料三中,电视机,尤其是彩色电视机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
下面是“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中A、D两个阶段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出现C阶段的原因有哪些?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见面,周恩来礼节性地伸出手,但杜勒斯却拒绝和周恩来握手。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开始了一次他称之为“谋求和平的旅行”。当他走下舷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的时候,就向前来欢迎的周恩来总理伸出了手。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足足有一分多钟。
——摘自《中国外交秘闻》
(1)为什么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
(2)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中美较量的事件。
(3)对比材料一、三,概括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美关系的这一转变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2.选择题(共16题)

5.
***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A.英法联军B.美国侵略军
C.八国联军D.日本侵略者
6.
如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O
4
0
7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7.
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一五”计划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
一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描述的史实是:(  )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
作家莫言在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中写道:“舞台上插着几十杆红旗,挂着红布白字横幅,……喇叭正播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段描写表现得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场景
A.五四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0.
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制定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11.
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下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作为在改革开放中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30多个春秋。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
A.上海B.珠海C.深圳D.厦门
12.
《新中国外交启示录》写道:中国外交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的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象征。这里所指的外交成果是( )
A.重返联合国B.中美建交C.中日建交D.乒乓外交
13.
悦达集团是全国重点大型国有企业,1994年1月3日“江苏悦达”A股挂牌上市,成为苏北第一家上市公司,这一事件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B.国有企业私有化
C.外资独资企业的改革D.资本主义的公私合营
14.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美关系的改善D.苏联解体
15.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障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1月7日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它体现出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一国两制
17.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一变化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18.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袁隆平的重要贡献是()
A.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B.率领农民参加人民公社化运动
C.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D.带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指(  )
A.“两弹一星”B.宇宙飞船
C.大庆油田D.“863”计划
2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以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C.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
D.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