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材料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1)歌词中的“MACAU(妈港)”指什么地方?是谁掳去了“MACAU(妈港)”?“MACAU(妈港)”是在何时回到“母亲”的怀抱?
(2)“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另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来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通过什么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回归祖国后,又因何与大陆分离?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4)结合历史和时事,请你分析一下有利于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和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各有哪些?
(1)歌词中的“MACAU(妈港)”指什么地方?是谁掳去了“MACAU(妈港)”?“MACAU(妈港)”是在何时回到“母亲”的怀抱?
(2)“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回来的?根据这一方针,“母亲”的另一个孩子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1997年3月26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来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通过什么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回归祖国后,又因何与大陆分离?今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4)结合历史和时事,请你分析一下有利于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和阻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各有哪些?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请依次补充A、B、C、D、E对应的事件和春联编号。

(2)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
材料: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他们的编写提纲补充完整。
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请依次补充A、B、C、D、E对应的事件和春联编号。

(2)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
2.选择题- (共20题)
3.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A.“两个全面”战略 |
B.“实现共产主义” |
C.“三步走”战略 |
D.“两个一百年” |
5.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七月的艳阳照遍香港,回归的骄傲永刻我心上
②五四五四,爱国的血和泪,洒遍亚东大陆地
③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④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①七月的艳阳照遍香港,回归的骄傲永刻我心上
②五四五四,爱国的血和泪,洒遍亚东大陆地
③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④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②④③① | D.②③④① |
7.
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D.人民公社化道路 |
8.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的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三大改造的完成 |
C.“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2.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
C.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④⑤ |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A.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C.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16.
1978年11月,邓小平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 B.七届二中全会 |
C.中共八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8.
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 )
A.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
B.向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 |
C.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 |
D.对台湾进行了警告性打击 |
19.
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中“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C.调整三不政策 |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
21.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
C.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
D.1977年底恢复高校入学考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