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东台市第二教育联盟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72713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5/5

1.综合题(共2题)

1.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  (1958年) 中共中央宣传部11月4日编印的《宣教动态》第134期上,刊登了山东范县(今属河南)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即县委第一书记)这年10月28日所作的关于范县三年过渡到共产主义规划报告的摘要。其中说:“……到1960年基本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分配制度。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大锅饭》,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材料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包产到户的形式,把土地包给社员,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同于中国过去农村的任何一种土地制度,它是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的。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的矛盾,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乐园”不能最终实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实行的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5)我国建国以后在农村进行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三:(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的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下列各问: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③材料二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在哪个方面改革实行的政策? 有何重要意义?
④材料三提到“(1978年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你认为原因是什么?⑤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变化,你有什么思想上的认识?

2.选择题(共18题)

3.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
小丽同学在笔记中写道“标志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西藏的和平解放
5.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包括:(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6.
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有的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以抒发美好愿望。下列春联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是(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争荣”
D.“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
7.
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
A.生产合作社B.赎买C.公私合营D.保家卫国
8.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A.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9.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中华民国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计算

10÷{#blank#}1{#/blank#}=2 {#blank#}2{#/blank#}÷6=4 30÷{#blank#}3{#/blank#}=5

{#blank#}4{#/blank#}÷3=3 {#blank#}5{#/blank#}÷2=6 {#blank#}6{#/blank#}×4=12

11.
观看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表达的历史实质可能出现在(  ) 
A.土地革命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12.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但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这段话概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目的B.发展的过程C.发挥的作用D.建立的原因
13.
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改革的企业是(   )
A.乡镇企业B.私营企业C.国有企业D.中外合资企业
14.
“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是(   )
A.珠海B.深圳C.汕头D.厦门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6.
如果要去考察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我们应该前往的是()
A.广东、福建B.上海、浙江
C.山东、江苏D.广西、天津
17.
在哪一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8.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推动
19.
我国能够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综合国力的增强B.国际地位的提高
C.军事力量的壮大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0.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于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推动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3.填空题(共1题)

21.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元
 
A.新中国成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土地改革完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