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72711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0

1.综合题(共3题)

1.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30万人,***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火炮从会场四周发射。

——新华社建社75周年纪念文丛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从以上材料的内容可以推断,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人造天河”红旗渠(1960年代河南林县引漳入林工程)的修建,就是这种风貌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南省林县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


材料二: 工程决定于1960年2月开工,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勤劳勇敢的30万林县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据计算,如把工程的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请回答:
(1)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处于什么阶段?当时,全社会崇尚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为什么说红旗渠的修建是当时这种社会风貌的典型代表?
(2)红旗渠的修建时期(1960-196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答出三点即可)

材料三: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坚硬的石英岩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1960年2月由横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后改由各公社挑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继续施工。青年们面对艰难困境,创造了连环炮、立炮等新的爆破技术,使日进度由起初的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1961年7月15日凿通隧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


(3)结合材料说出,这条隧道为什么叫“青年洞”?在同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解放军青年代表是谁?说出他的几个事迹。

材料四:2017年1月,红旗渠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材料五:50年前,林县县委带领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虽然红旗渠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条件极其艰苦的60年代,但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所彰显的劳动人民群众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摘自2018年6月17日河南日报《新时代更需要弘扬红旗渠精神》

(4)如学校组织到红旗渠的研学活动,你最期待受到哪些教育?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水泥厂在建国初期,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九十。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四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1)依据材料一,建国初期上海水泥厂面临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后上海水泥厂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著名的国有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商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那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的审批权,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

(2)依据材料二分析“天桥百货”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是什么?它是如何寻找新出路解决诸多困难的?概括“天桥百货”其在改革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两个企业都通过改革走出了困局,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改革”认识。

2.选择题(共26题)

4.
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5.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
6.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干涉,接着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方大举进犯,直逼中国边境。美国飞机还对我国边境城市和乡村进行轰炸……”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借抗美之名侵略朝鲜B.乘机侵占韩国的侵略战争
C.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D.妄图称霸世界的非正义战争
7.
1949年9月,中国各方面的代表600余人齐聚北平热烈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这一场景应该出现在
A.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C.一届人大会议D.中共八大
8.
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刘胡兰B.董存瑞C.黄继光D.邱少云
9.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王文革   ②周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10.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2.
观察下面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经济特区的建立
13.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14.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5.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何时制定的( )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B.土地革命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改革开放时期
1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D.文化大革命
17.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B.没有制定法律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18.
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成立合作社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D.政企分开
19.
***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话的意思是表明(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0.
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做出的共同贡献是(  )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21.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22.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23.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C.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城市B.农村C.沿海地区D.国有企业
25.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并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
(题文)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在这一年(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设立经济特区
27.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8.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9.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