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立社会制度)
材料三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寻探索之路)
材料四: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扬改革之帆)
材料五: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作为改革的法律保障?
(3)材料三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其实质是什么?
(4)材料四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五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歌词中“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分别是哪两位领导人?怎样评价带领人民“富起来”的领导人?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请问这个圈指什么?之后,这个圈不断扩大,使中国对外开放出现了怎样的格局?
(4)“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2.选择题- (共25题)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④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代行人大职权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B.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C.为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了国旗、国歌、国徽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②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③和谐社会,全面小康
④探索建设,曲折前进
A.①③④② |
B.①④②③ |
C.②①④③ |
D.①④③② |
A.新中国成立 |
B.西藏和平解放 |
C.抗美援朝胜利 |
D.土地改革完成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 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
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 |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和法制建设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方针路线都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A.邓稼先 |
B.王进喜 |
C.焦裕禄 |
D.袁隆平 |
| 史实 | 结论 |
A | 土地改革 | 消灭了私有制 |
B | 三大改造 |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
C | “一五”计划 | 完全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
D | “大跃进”运动 | 遵循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A. A B. B C. C D. D
A.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A.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
C.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D.中共十九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

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
C.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D.人民公社化道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C.国有企业改革 |
D.对外开放 |
①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②创新宏观调控的思维和方式
③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④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