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材料一:新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开始于哪一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呈现出什么趋势?材料二的农业生产情况受到哪些运动的影响?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出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结合两个史实进行论证,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结论正确有升华。
材料一:新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宣传画

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 1957年 | 1960年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6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4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开始于哪一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呈现出什么趋势?材料二的农业生产情况受到哪些运动的影响?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出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结合两个史实进行论证,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结论正确有升华。
2.
香港是历史遗留问题,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五)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材料三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巷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那时候宝安农民日收入只有香港农民日收入的六十分之一,1957年、1962年、1972年宝安先后出现过大规模的逃港潮,累计56万人(次)。1977年11月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刘火雄 《震动中央的“大逃港”风潮》
材料四 据统计2001年定居内地的香港人为4.1万多人,2003年为6万多人,2005年为 9.18万人。大量的香港人涌入内地反而成为一种潮流。
——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
请回答: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哪一年回归?
问题二: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逃港潮”产生的原因?为此党中央作出了哪些政策调整?
问题三: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香港人涌入内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四: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五)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材料三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巷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那时候宝安农民日收入只有香港农民日收入的六十分之一,1957年、1962年、1972年宝安先后出现过大规模的逃港潮,累计56万人(次)。1977年11月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刘火雄 《震动中央的“大逃港”风潮》
材料四 据统计2001年定居内地的香港人为4.1万多人,2003年为6万多人,2005年为 9.18万人。大量的香港人涌入内地反而成为一种潮流。
——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
请回答: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我国解决香港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哪一年回归?
问题二: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逃港潮”产生的原因?为此党中央作出了哪些政策调整?
问题三: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香港人涌入内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四: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选择题- (共28题)
3.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衡阳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
A.上海 |
B.广州 |
C.厦门 |
D.深圳 |
4.
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 原煤(万吨) | 钢(万吨) | 布(亿米) | 粮(万吨) |
1952年 | 6649 | 135 | 38.3 | 16392 |
1957的 | 13000 | 535 | 50.5 | 19505 |
增长率(%) | 96 | 296 | 32 | 19 |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
6.
建国前夕,***、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今请您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
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
9.
如果为下列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C.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 | D.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出现曲折 |
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
C.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 D.“文化大革命”结束 |
11.
下表的数据变化表明了我国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A.“一五”计划成就突出 |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C.“大跃进”已全面展开 | D.已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
12.
1945年王氏夫妇创办面包厂,建国后生意兴旺。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妇将
A.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
B.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
C.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面包厂最终被国家没收 |
D.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但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 |
13.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迈进 |
D.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4.
20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体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正式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行列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体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正式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行列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5.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
16.
下图为某地水稻产量的数据图(单位:斤/亩),其中1958年数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
B.“大跃进”中“浮夸风”的盛行 |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
17.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

过去购物凭票证 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
C.步入人民公社化时代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
18.
下表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市场化指数的变化统计:
关于这些变化发生原因的准确表述是
年份 | 1979 | 1980 | 1983 | 1985 | 1988 | 1992 | 2003 |
指数 | 24.9% | 30% | 40% | 50% | 60% | 63.2% | 73.8% |
关于这些变化发生原因的准确表述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9.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海南岛1988年开始经济快速发展。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A.建立了经济特区 | B.“一国两制” |
C.建立特别行政区 | D.建立直辖市 |
21.
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
A.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
B.促进了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 |
C.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
D.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22.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 |
B.1977年恢复高校入学考试——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
C.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
D.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 |
24.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27.
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
B.中美关系的改善 |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D.抗美援朝的胜利 |
28.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联合国实现了核力量的平衡 | B.中国当年实现了重返联合国 |
C.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 D.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
29.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