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材料一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三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实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进行“抗美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4)请你为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拟订一个主题。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三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实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进行“抗美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该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4)请你为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拟订一个主题。
2.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中共八大根据当时我国的新形势,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2)图(a)和图(b)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人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就是其中之一,请再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
(1)中共八大根据当时我国的新形势,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二

(2)图(a)和图(b)反映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人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就是其中之一,请再列举一例,并说明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品质。
2.选择题- (共23题)
3.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①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②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③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6.
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7.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57%以上的贫农、雇农只占有14%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得不到温饱。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 B.土地改革的内容 |
C.土地改革的性质 | D.土地改革的影响 |
9.
《复兴之路》解说词写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指的是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C.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
10.
《英雄儿女》是反映抗美援朝的优秀电影,其主题曲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 |
B.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
C.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
D.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
11.
阅读下列表格,分析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
经济成分年份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1952年 | 71.8% | 6.9% | 0.7% | 1.5% |
1956年 | 7% | 0.1% | 7.3% | 53.4% |
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
B.土地改革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三大改造 |
14.
如下图是我国某地某种粮食作物产量数据柱状图,造成1958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运动的兴起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中共八大的召开 |
D.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
16.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
“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A.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技工作者 |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
20.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C.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1.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具体内容是( )
A.进行国企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D.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22.
下列会议与其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选项 | 会议 | 内容 |
A | 1956年,中共八大 | 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
B |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
C | 1982年,中共十二大 | 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
D | 1987年,中共十三大 |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A.A |
B.B |
C.C |
D.D |
24.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 “浮夸风”现象 B. “共产风”现象
C. 阶级斗争为纲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A. “浮夸风”现象 B. “共产风”现象
C. 阶级斗争为纲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