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归纳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粮川”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3)图中西部的磴口县建有大型风力发电厂,分析其建厂的优越条件。
材料一 盐丁村是我国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最边远的一个古村落,海边有距今1 200多年、总面积达750多亩的古盐田,晒盐是盐丁村的一道独特风景,淳朴的村民至今还延续这古老的制盐工艺,盐丁村最为值得骄傲的是拥有750多亩的盐田,这个盐田养育了村子1 200多年,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并成为中国最早传统海水日晒土盐的制盐点,也是中国最后一个保留原始晒盐的古盐场。
材料二 盐丁村晒盐的方法古老、独特,规模小,海水成盐所需时间短,产盐质量高,味道鲜美独特。每年夏季盐丁村附近大海每隔半月就会涨一次大潮,海水漫上海滩。每当海水涨潮,就用沙土吸收海水,再经冲刷过滤制成卤水(饱和盐水),然后再将卤水倒在盐槽中暴晒,最后结晶成盐,盐槽很特别,它是由百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火山石制作而成,见下图。
材料三 每年春季是我国华北平原长芦盐场的最佳晒盐季节,长芦盐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是采用大规模引海水入盐田直接暴晒成盐。
(1)请简述长芦盐场与盐丁村最佳晒盐季节不同的原因。
(2)在同为晴天且昼长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盐丁村海水暴晒结晶成盐所需时间较长芦盐场晒盐所需时间明显短一些,试分析其原因。
(3)为了进一步发展盐丁村的经济,有人提议摒弃盐丁村古老的制盐方法,改为向长芦盐场学习,引进大型机械设备,发展产业化大规模晒盐。小明同学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请推测小明反对的理由。
2.单选题- (共12题)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该公路位于
A.吉林 | B.内蒙古 | C.西藏 | D.新疆 |
A.洪水频发 | B.路面积雪严重 | C.泥石流多发 | D.路面冻融沉降 |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A.暴雪 | B.沙尘暴 | C.咸潮 | D.赤潮 |
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
B.南方农业生产潜力大主要是由于纬度低,热量充足 |
C.相同农业生产潜力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相同的 |
D.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小,主要是由于海拔高,降水少 |
A.提高机械化水平,以提高农业生产潜力 |
B.建设绿色商品粮生产基地,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
C.加大湿地开发利用,扩大种植业生产规模 |
D.建设成为我国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 |

A.RS | B.GPS 、RS | C.GPS 、GIS | D.RS、GPS、GIS |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 B.华北平原 |
C.长江三角洲 | D.珠江三角洲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
A.川剧 | B.豫剧 | C.越剧 | D.粵剧 |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k㎡土地。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也是革命老区,被称为“红三角”地区。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 )
A.京广线、京沪线 | B.京九线、京沪线 |
C.焦柳线、宝成线 | D.京广线、京九线 |
A.热量、光照 | B.光照、水 | C.地形、土壤 | D.水、地形 |
A.资金和技术支持 | B.充足的农林产品 |
C.丰富的矿产资源 | D.大量廉价劳动力 |

【小题1】对在丙、丁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 B.地表崎岖,谷深坡陡 |
C.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 D.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
①地形崎岖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寒潮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黄梅时节家家雨”、②“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
【小题1】①②③④反映的地理现象依次出现在(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
C.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秦岭山地 |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
A.河流流量大 | B.汛期长 | C.多为雨水补给 | D.有结冰期 |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