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近年来,岛屿争端成为国际政治交锋的热点。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由346个岛屿组成,面积12 173 km2,人口约3 140人,雪山和冰川面积约占全岛面积的65%,是一个气候恶劣的小岛,早期无人问津。但是近30年来该岛却引起了遥远的英国的极大兴趣。1982年4月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了“马岛之战”。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和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形图。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钓鱼岛主岛的位置及等高线图(单位:m)。

材料四 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俄、日岛屿争端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该区域某岛屿的放大图。

(1)据图说明马岛的地理位置。
(2)读图分析马岛与我国钓鱼岛在自然地理特征上的异同点。
(3)分析材料四中图乙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该区域气候要素的影响。
(4)俄罗斯准备在图乙中的岛屿A处修建军港,请说明A处比B、C更适合建军港的理由。
材料一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由346个岛屿组成,面积12 173 km2,人口约3 140人,雪山和冰川面积约占全岛面积的65%,是一个气候恶劣的小岛,早期无人问津。但是近30年来该岛却引起了遥远的英国的极大兴趣。1982年4月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了“马岛之战”。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和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形图。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钓鱼岛主岛的位置及等高线图(单位:m)。

材料四 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俄、日岛屿争端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该区域某岛屿的放大图。

(1)据图说明马岛的地理位置。
(2)读图分析马岛与我国钓鱼岛在自然地理特征上的异同点。
(3)分析材料四中图乙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该区域气候要素的影响。
(4)俄罗斯准备在图乙中的岛屿A处修建军港,请说明A处比B、C更适合建军港的理由。
2.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其中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河流主干道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某摄影爱好者想拍摄一张古村落全貌,在ABC三地应选取哪个地点? 并简述理由。

(1)指出图中河流主干道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某摄影爱好者想拍摄一张古村落全貌,在ABC三地应选取哪个地点? 并简述理由。
2.单选题- (共21题)
3.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有(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3】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4.

【小题1】图中阴影与我国的哪条地理分界线基本相符合
【小题2】图中乙处目前生态问题最突出表现为
读下图,我国某区域图,阴影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过渡地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阴影与我国的哪条地理分界线基本相符合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B.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
C.400 mm年降水量线 |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
A.水土流失 | B.土地荒漠化 |
C.土地盐碱化 | D.土壤酸化 |
5.

【小题1】该河流位于我国
【小题2】表示雨水补给的是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abcd四种补给类型是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和雨水。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流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东南地区 | D.西南地区 |
A.a | B.b | C.c | D.d |
6.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黑河下游地区水草丰美变成荒漠戈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小题2】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①下游推广节水农业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上游修建水库储水
④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黑河下游地区水草丰美变成荒漠戈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 B.工业规模扩大 | C.水库拦截蓄水 | D.全球气候变暖 |
①下游推广节水农业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上游修建水库储水
④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7.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小题2】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 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 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① |
8.

【小题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km,则其最终位置( )
【小题2】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
【小题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km,则其最终位置( )
A.回到M点 | B.在M点正东方 | C.在M点正西方 | D.在M点东南方 |
A.4444 km | B.3333 km | C.2222 km | D.1823 km |
A.一直向东 | B.先东北再东南 | C.一直向西 | D.先东南再东北 |
9.
5月1日某同学到郊外春游,下图是“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同学行走速度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四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同,根据该同学行走速度图,可推断其前进方向及路线是
【小题2】当天傍晚,该同学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是

【小题1】若四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同,根据该同学行走速度图,可推断其前进方向及路线是
A.东南方向 A1B1 | B.东南方向 A2B2 |
C.西南方向 A3B3 | D.西北方向 A4B4 |
A.B1 | B.B2 | C.B3 | D.B4 |
10.
下图是大陆上某地区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中灰色区域为河流,图示区域内水平岩层被河流侵蚀切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图中沿AA′一线绘制剖面,则下面的剖面图与之相符的是( )
【小题2】图中d、e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小题1】在图中沿AA′一线绘制剖面,则下面的剖面图与之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A.650 m | B.400 m |
C.380 m | D.480 m |
11.
该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综合分析后,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小题2】图中地区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为 ( )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从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
B.图中海拔高度G处100m,H处为400m |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
D.该地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 |
A.棉花 | B.苹果 | C.甘蔗 | D.甜菜 |
12.
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洋流
C. 纬度 D. 海陆位置
【小题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
A. 16 B. 20
C. 23 D. 27

【小题1】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洋流
C. 纬度 D. 海陆位置
【小题2】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
A. 16 B. 20
C. 23 D. 27
13.
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单住:hPa)。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小题2】若甲处天气系统逐渐增强并向北移动,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小题1】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A.甲、乙 | B.乙、丙 |
C.丙、丁 | D.乙、戊 |
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
B.南亚将进入干旱季节 |
C.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 |
D.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雾是指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汽凝结生成雾。霾,也称灰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最近,“PM2.5”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小题1】在春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 )
【小题2】有关雾或霾的特点和影响是( )
雾是指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汽凝结生成雾。霾,也称灰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最近,“PM2.5”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小题1】在春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 )
A.扬尘 | B.机动车排放 | C.燃煤 | D.建筑尘 |
A.霾一般有日变化,雾的日变化不明显 |
B.能见度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的相对湿度大时,为霾,小时为雾 |
C.雾使地面水汽不易蒸发,滋润土地,同时又具有保温作用 |
D.露点高低主要受凝结核的影响 |
16.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某年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小题2】该地(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夏季 | B.冬季 | C.春季 | D.秋季 |
A.河流径流量大,夏季为汛期 | B.地带性土壤为酸性红壤 |
C.自然植被具有耐干旱的特征 | D.适合水稻和甘蔗的种植 |
17.
下图为“新疆某区域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山前冲积扇绿洲。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关于该山前冲积扇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该山前冲积扇绿洲的分布,体现的是

【小题1】关于该山前冲积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 |
B.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
C.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
D.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较大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18.
在喀斯特地区,泉、河、湖等水体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这种水被称为“喀斯特水”,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喀斯特水”沉淀析出的碳酸钙所形成的景观叫钙华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形成云南白水台的钙华梯池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小题2】我国典型的钙华景观分布带大致位于

【小题1】形成云南白水台的钙华梯池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 B.流水侵蚀 | C.流水沉积 | D.岩层断裂 |
A.地势二、三阶梯交界处 |
B.青藏高原东缘地带附近 |
C.非季风气候的区域内 |
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交界处 |
19.
【小题1】图中表示夏季牧场的是( )
【小题2】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联度最小的因素是( )
转场是指山区牧民为了获得优质牧草,随着季节变化将牲畜赶往不同牧场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牧场转场线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四季牧场。
【小题1】图中表示夏季牧场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山地所处纬度 | B.山地相对高度 |
C.山地岩石类型 | D.山地坡向 |
20.

【小题1】造成图中甲处地表温度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海拔低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商业区
【小题2】从地理角度分析,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选址建大型滨江游乐场,最佳位置应选择(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下图为我国某市某日地表温度分布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图中甲处地表温度高的原因可能是( )
A. 海拔低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商业区
【小题2】从地理角度分析,如果在甲乙丙丁四地选址建大型滨江游乐场,最佳位置应选择(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1.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23.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