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下图为银川平原与周边区域示意图及地貌景观示意图。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下图为银川平原与周边区域示意图及地貌景观示意图。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
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图1为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图2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图3为2009~2013年内蒙古、山西和全国煤炭产量统计。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内蒙古地区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状况和产量的变化特点。(6分)
(2)分析说明图2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6分),
(3)指出图1中甲地的植被状况,并推测甲地煤炭资源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8分)
(4)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和通辽两城市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6分)

(1)描述内蒙古地区含煤地层的空间分布状况和产量的变化特点。(6分)
(2)分析说明图2所示的植被覆盖率空间变化的主要特点(6分),
(3)指出图1中甲地的植被状况,并推测甲地煤炭资源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8分)
(4)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和通辽两城市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6分)
4.
在中国空白图相应位置上,写出以下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对应的省区简称。
1. 武陵源、2. 九寨沟、3. 三清山、4. 神农架、5. 三江并流、6. 敦煌莫高窟、7. 秦陵兵马俑、8. 布达拉宫、9. 平遥古城、10. 孔庙孔林孔府
1. 武陵源、2. 九寨沟、3. 三清山、4. 神农架、5. 三江并流、6. 敦煌莫高窟、7. 秦陵兵马俑、8. 布达拉宫、9. 平遥古城、10. 孔庙孔林孔府

2.单选题- (共18题)
5.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小题2】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小题1】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 | B.西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西北地区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6.
读“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
【小题2】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
A.西南地区 | B.华南地区 |
C.青藏地区 | D.华北地区 |
A.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B.一年中春季干旱严重 |
C.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 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7.

【小题1】伊犁河谷醉人的雾凇景观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
【小题2】最有利于伊犁河谷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小题3】为伊犁河谷雾凇形成提供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雪松美丽皎洁,晶莹高雅。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雾凇,最是醉人。下图为伊犁河谷区域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伊犁河谷醉人的雾凇景观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
A.3月~5月 | B.7月~9月 |
C.10月~12月 | D.12月~次年2月 |
A.晴朗大风的白天 | B.晴朗微风的夜晚 |
C.风雨交加的夜晚 | D.细雨蒙蒙的白天 |
A.太平洋 | B.印度洋 |
C.大西洋 | D.北冰洋 |
8.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小题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 |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9.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燕山山脉的结合部,花岗岩石林地貌为其主要特色之一。下图是该地区景观图,据图回答下题。

该地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该地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侵入 |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
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固结成岩 | D.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
10.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小题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小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B.整体性特征 |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
11.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2】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小题1】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
C.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②修建总成本低
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
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2.
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题1】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①扩大耕种面积 ②增加农作物熟制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提高土壤肥力
【小题2】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发展立体农业的益处是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 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小题1】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①扩大耕种面积 ②增加农作物熟制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 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3.
青岛位于中国山东半岛东南沿海,约120°E,36°N。2018年6月,上合青岛峰会在中国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青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青岛市力争成为“一带一路”的东方桥头堡,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①发达的海运 ②便利的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③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 ④丰富的稀土资源和水资源
【小题1】关于青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濒临东海 | B.与北京时差为1小时 |
C.亚热带季风气候 | D.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①发达的海运 ②便利的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
③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 ④丰富的稀土资源和水资源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4.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15.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2】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

【小题1】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
16.
A. 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B. 沿海向内陆增大
C. 由东向西增大 D. 半干旱向半湿润区增大
【小题2】冬季冻土冻胀变形,影响地表建筑的安全。下列因素中对冻土冻胀程度影响不大的是
A. 低温持续时间 B. 冻结前的土壤含水量
C. 地下水位高度 D. 近地面气压高低
下图为辽宁省某年2月10日冻土深度观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A. 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B. 沿海向内陆增大
C. 由东向西增大 D. 半干旱向半湿润区增大
【小题2】冬季冻土冻胀变形,影响地表建筑的安全。下列因素中对冻土冻胀程度影响不大的是
A. 低温持续时间 B. 冻结前的土壤含水量
C. 地下水位高度 D. 近地面气压高低
17.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哈萨克斯坦、蒙古及c、e两省区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
③该区域常规能源缺乏,但太阳能丰富
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
【小题2】关于a、b两省区的正确叙述是( )
【小题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往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其气候成因是( )
①纬度较低
②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
③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较低的谷地,受地形雨影响显著
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哈萨克斯坦、蒙古及c、e两省区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
③该区域常规能源缺乏,但太阳能丰富
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晴天多,日照长,但气候高寒,农作物单产低 |
B.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
C.河流①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其下游流入缅甸 |
D.由于海拔高,降水少,因而湖泊稀少 |
①纬度较低
②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
③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较低的谷地,受地形雨影响显著
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8.
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A.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 B.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
C.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 D.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
A.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 B.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
C.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 D.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
19.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显示的最低温所在区域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东部地区等温线走向特点及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3】图中显示的我国暴雨水灾严重地区的共同特点是

【小题1】图中显示的最低温所在区域及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
B.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太阳辐射少 |
C.黑龙江北部——纬度高、气温低 |
D.台湾岛——降水多、太阳辐射少 |
A.东西走向——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
B.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受沿岸山脉的影响 |
C.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
D.与盛行风向垂直——受锋面雨带形成的降水影响 |
A.河网密布,径流量大 | B.地形平坦,排水不畅 |
C.地势周高中低,年降水量很大 | D.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
20.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小题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 | 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 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B.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21.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不断升温。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布达拉宫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因为其
①建筑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②因地制宜,依山而建
③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
④具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小题2】赴西藏旅游,采用“渐进-阶梯式”模式,其原因是为了
【小题3】每年旅游旺季,西藏布达拉宫每日仅开放6.5小时,接待850位游客,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1】布达拉宫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因为其
①建筑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②因地制宜,依山而建
③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
④具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 | B.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 |
C.适应当地的交通条件 | D.躲避山洪暴发等灾害 |
A.交通条件不便 | B.自然条件限制 | C.环境容量限制 | D.游客数量不足 |
22.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