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201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 。
(2)分析Q、R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用来保护铁路,分析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 。
(2)分析Q、R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用来保护铁路,分析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
2.
读黄河某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 。
(2)自19世纪后期开始,田纳西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有哪些?
(3)参考田纳西河流域的成功经验,黄河流域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1)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与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 。
(2)自19世纪后期开始,田纳西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有哪些?
(3)参考田纳西河流域的成功经验,黄河流域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2.单选题- (共14题)
3.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目前与塔里木河干流有地表水关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源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其他六条河流不再和塔里木河有地表水联系的原因是( )
【小题2】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挡水汽进入
【小题3】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小题1】其他六条河流不再和塔里木河有地表水联系的原因是( )
A.河流泥沙堆积,堵塞河道 | B.沙尘多,风力堆积严重,堵塞河道 |
C.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 D.人类对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利用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挡水汽进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最大 | B.风力作用明显 |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D.聚落呈点状、带状分布 |
4.
根据下图中某国的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 )
【小题2】近些年来,甲国发展迅速的工业部门是( )
【小题3】针对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等不利条件, 甲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

【小题1】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 )
A.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 | B.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冶金工业 |
C.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D.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工业 |
A.汽车制造 | B.钢铁工业 | C.电子工业 | D.石油开采 |
A.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 | B.大力向海外投资 |
C.推行移民政策,增加人口的数量 | D.填海造陆,扩大生存空间 |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的是( )
【小题2】“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耕作方式是( )
【小题3】东北地区可垦荒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国家已决定停止“北大荒”垦荒,这说明( )
【小题1】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的是( )
A.三江平原 | B.河西走廊 |
C.黄土高原 | D.大兴安岭 |
A.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 | B.混合农业;粗放经营 |
C.商品谷物农业;大型机械化作业 | D.小麦种植业;小农经营 |
A.东北一亿多人吃饭问题已完全解决 | B.保护生态环境比开荒种粮更重要 |
C.这里将不再是粮食生产基地 | D.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加强抚育和更新 |
6.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D.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7.

【小题1】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小题2】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沙漠化、水土流失 | B.盐碱化、水土流失 |
C.沙漠化、盐碱化 | D.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
A.卫星遥感图像、GIS | B.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
C.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 | D.GPS、GIS |
8.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小题2】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象,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 B.b |
C.c | D.d |
A.a—枯枝落叶 | B.b—土壤 |
C.c—生物 | D.d—供给养分 |
9.
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 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 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 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 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小题2】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工艺流程复杂 B. 环境污染严重
C. 水资源短缺 D. 消费市场狭小

【小题1】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 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 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 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 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小题2】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工艺流程复杂 B. 环境污染严重
C. 水资源短缺 D. 消费市场狭小
10.
【小题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可用于()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GPS—RS—GIS | B.RS—GIS—GPS | C.GIS—RS—GPS | D.RS—GPS—GIS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质量![]() | B.统计城市GDP增长量 |
C.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车流量![]() | D.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
11.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小题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小题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小题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
C.黄土疏松,多暴雨 |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
A.植树种草 | B.陡坡地建梯田 |
C.全部发展耕作业 | D.全部发展畜牧业 |
A.植被破坏 | B.人口过度增长 |
C.贫困 | D.环境恶化 |
12.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
【小题2】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小题3】该流域上游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小题1】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
A.养殖 | B.分洪和蓄洪 | C.改善气候 | D.立体开发利用 |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 B.修建和加固河堤 |
C.下游退耕还湖 | D.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
A.土地沙漠化 | B.土地盐碱化 |
C.水土流失 | D.凌汛 |
13.
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人类的保护伞,保护森林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世界上目前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是( )
【小题2】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①生物多样性锐减 ②自然灾害频发③地震、火山灾害频发④生态环境破坏⑤臭氧层破坏加重 ⑥全球气候变暖
【小题1】世界上目前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地区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地区 | D.热带雨林地区 |
①生物多样性锐减 ②自然灾害频发③地震、火山灾害频发④生态环境破坏⑤臭氧层破坏加重 ⑥全球气候变暖
A.③④⑤⑥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⑥ |
14.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山西能源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山西省也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先后开展了“关井压产、淘汰落后、资源整合”等工作。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
①资源回收率低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小题2】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围绕能源的开采,山西省构造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钢
【小题1】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包括( )
①资源回收率低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从新中国成立时起,国家就加快了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 |
B.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山西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水运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
C.山西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也能提高经济效益 |
D.山西从“九五”时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15.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G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①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小题2】减轻长江流域内洪水灾害的措施不包括( )

【小题1】图中G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①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全流域加强用水管理和防汛预警预报 | B.中下游加固大堤,整治河道 |
C.中上游加强绿化,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 D.中下游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
16.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3.选择题- (共2题)
17.
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blank#}1{#/blank#}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blank#}2{#/blank#} m/s.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