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月份,并分析原因。
(2)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月份,并分析原因。
(2)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2.
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数字代号各带代表的地理意义:① ② ③ ④ 。
(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①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②离太阳近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3)农民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


(1)图中的数字代号各带代表的地理意义:① ② ③ ④ 。
(2)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
①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②离太阳近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3)农民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大理市下马关镇(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 976米,位于山谷,以“风期长、风力强;下关风,风高不寒,无沙无尘,有益无害”美名远扬。该地已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下面两图分别为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大理风力发电景观图。


(1)依据材料写出下马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试分析下马关镇风力较大、风高不寒、无沙无尘的原因。
(3)分析该区域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的原因。
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大理市下马关镇(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 976米,位于山谷,以“风期长、风力强;下关风,风高不寒,无沙无尘,有益无害”美名远扬。该地已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下面两图分别为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大理风力发电景观图。


(1)依据材料写出下马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试分析下马关镇风力较大、风高不寒、无沙无尘的原因。
(3)分析该区域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7题)
4.
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构(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小题2】仅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丙、丁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小题1】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A.500米 | B.1000米 | C.1500米 | D.2000米 |
5.

【小题1】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小题2】因图示热力环流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7.
【小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小题2】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小题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 | B.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
8.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小题1】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 B.大气逆辐射减弱 |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
A.19:00~22:00 | B.04:00~07:00 |
C.07:00~10:00 | D.13:00~16:00 |
9.
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题

【小题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图示近地面
【小题2】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为21.5℃,则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时,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

【小题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图示近地面
A.①为陆地,④为海洋 |
B.①为谷地,④为山地 |
C.①为郊区,④为城区 |
D.①为海洋,④为陆地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0.
读下面四幅等压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幅等压线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小题2】①图中M处气压值可能为

【小题1】四幅等压线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④ |
A.1010百帕以上、1020百帕以下 | B.1010百帕以下、1000百帕以上 |
C.1010百帕 | D.1020百帕 |
11.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其水平方向飘动主要受高空西风的影响,垂直飘动主要受对流上升气流的影响。登山运动员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注:冰川表面的气温与同海拔自由大气相比,始终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峰顶附近的对流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2】从珠峰“旗云”的状态不仅可以知道当天的天气,而且还可以预测未来1〜2天内珠峰地区的天气状况。当旗云形状紊乱且有丝状云(如右上图)出现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3】登山运动员在珠蜂大本营(海拔5200米)附近发现很多碎石,攀登至冰雪面时发现有冰川裂缝,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冰雪面冰川裂缝的作用力分别是


【小题1】关于峰顶附近的对流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其热源来源为阳坡的冰雪面 | B.其水汽来源为峰顶附近的碎石面 |
C.其对流运动的上升气流类似谷风 | D.上升气流带来强大的高空西风 |
A.对流旺盛,易形成大雪天气,不宜登山活动 | B.西风风力较大,不宜登山活动 |
C.对流弱,天气晴朗,适宜登山活动 | D.西风风力较小,适宜登山活动 |
A.冰川侵蚀、地壳运动 | B.风力堆积、冰川运动 |
C.冰川堆积、冰川运动 | D.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
12.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小题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
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 | 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②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
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
13.

【小题1】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
【小题2】在图乙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的分别是
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图甲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乙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A.b地、c地 | B.a地、b地 | C.a地、c地 | D.b地、d地 |
14.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并绘制了如下地形剖面图。实线为近地面等压面,虚线为近地面等温面,箭头为大气流动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若图中信息只有一处不正确,不正确的是

若图中信息只有一处不正确,不正确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5.
下图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近地面风向轨迹图,④是稳定风向,下列各题。

【小题1】试比较②、③二地的风力大小
【小题2】有关④地风向,正确的是

【小题1】试比较②、③二地的风力大小
A.②<③ | B.②>③ |
C.②=③ | D.不能确定 |
A.西风 | B.东风 |
C.东南风 | D.西北风 |
16.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冬季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时刻,气温分布与空气运动状况最可能的是
【小题2】一天中c、d两点距离最近的时间最可能是
【小题3】c、d两点距离最近时,河面上方空气运动状况是
【小题4】据图推断,该日图示河谷地区最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小题1】图示时刻,气温分布与空气运动状况最可能的是
A.a处的气温比b处低 | B.②③处有逆温现象发生 |
C.风由江面吹向谷坡 | D.江面以下沉气流为主 |
A.9时 | B.14时 | C.20时 | D.4时 |
A.从高空下沉 | B.停滞、堆积 | C.向高空上升 | D.向两岸上坡爬升 |
A.夜雨 | B.雾霾 | C.洪涝 | D.冻害 |
17.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下图是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小题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小题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与不浇湿喷水的麦田相比

【小题1】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 B.海陆位置 |
C.纬度位置 | D.地形因素 |
A.昼夜温差小 | B.夜间多云 | C.强风 | D.大气逆辐射弱 |
A.霜冻发生几率增加 | B.霜冻发生几率减少 |
C.花期不变 | D.花期滞后 |
18.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下列各题。


【小题1】“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小题2】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小题1】“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辐合上升 | B.辐合下沉 | C.辐散上升 | D.辐散下沉 |
A.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 B.城市“热岛” |
C.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 D.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
19.
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梨花最早开放的地点是

【小题1】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工业区 | B.商业区 |
C.住宅区 | D.公园绿地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