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多选)自然带⑤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原因是(____)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受东南信风影响 D.西岸有寒流流经
(2)自然带①→②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的分异规律,自然带③→④的更替主要是由自然环境中____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
(3)在自然带①②③④中,名称相同的是____(填序号)。
(4)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____)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⑥⑤ D.①②⑤

(1)(多选)自然带⑤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原因是(____)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受东南信风影响 D.西岸有寒流流经
(2)自然带①→②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的分异规律,自然带③→④的更替主要是由自然环境中____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
(3)在自然带①②③④中,名称相同的是____(填序号)。
(4)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____)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⑥⑤ D.①②⑤
2.
读下面“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是 国。
(2)若甲、乙两国人口基数相当,则甲、乙两国中,近年来人口净增数量较大的是 国,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是 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 国。
(3)分析说明乙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1)甲、乙两国中,人口老龄化较严重的是 国。
(2)若甲、乙两国人口基数相当,则甲、乙两国中,近年来人口净增数量较大的是 国,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是 国,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特点的是 国。
(3)分析说明乙国针对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3.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判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评价巴西的城市化特点及其所产生的问题。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印度城市化水平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一 下表为某年我国部分区域资料。

材料二 下表示意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与城市人口比重。

材料三 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
A.京津冀 | B.沪苏 | C.浙江 | D.广东 |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印度城市化水平的特点及原因。
2.单选题- (共16题)
4.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读图比较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环节差异,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
【小题2】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小题1】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
A.下渗明显增多 | B.地表径流加大 |
C.地面蒸发增加 | D.地下径流增多 |
A.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 B.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
C.加快城市绿地建设 | D.提高透水路面比率 |
5.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小题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小题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力侵蚀 | B.河流堆积 |
C.岩层挤压 | D.火山喷发 |
A.湿润地区 | B.半湿润地区 |
C.半干旱地区 | D.干旱地区 |
7.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貌,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几种地质过程,主要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小题2】下列关于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几种地质过程,主要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 | B.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 |
C.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 |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
A.内力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察觉 |
B.地壳运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表现形式 |
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
D.外力作用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
8.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该地区的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
D.岩层下降——板块张裂——外力侵蚀 |
9.
古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小题2】从我国的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10.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丙—甲—乙 |
D.甲—丙—乙 |
A.热量 | B.水分 |
C.坡向 | D.地形 |
A.纬度高 | B.海拔低 | C.处于阴坡 | D.处于背风坡 |
11.
读某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可知,该市
【小题2】可推测,该市

【小题1】由图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
12.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小题2】该国最可能位于

【小题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
B.生育观念 |
C.资源开发 |
D.自然灾害 |
A.北美 |
B.中东 |
C.西欧 |
D.南美 |
13.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小题2】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小题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水平 B. 自然资源 C. 开放程度 D. 消费水平
【小题2】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下图为辽宁省近十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辽宁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小题2】针对该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出现的社会经济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

【小题1】目前,辽宁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高—低”模式 | B.“高—低—高”模式 |
C.“低—低—高”模式 | D.“低—低—低”模式 |
A.执行控制人口政策,降低出生率 | B.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 |
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降低死亡率 | D.允许职工提前退休,增加就业率 |
15.
【小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 D.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 B.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
16.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国15~64岁人口的比重约为
【小题2】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小题1】甲国15~64岁人口的比重约为
A.70% | B.60% | C.75% | D.40%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17.
读我国某大城市已建地铁线和新建机场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根据甲、乙、丙、丁四个地铁站点所处区位推测其沿线区域所属功能区的说法,可能正确是
【小题2】甲、乙、丙、丁四个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最高的是
【小题3】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将最可能向哪个方向发展

【小题1】下列根据甲、乙、丙、丁四个地铁站点所处区位推测其沿线区域所属功能区的说法,可能正确是
A.甲——高级住宅区 |
B.乙——低级住宅区 |
C.丙——科技产业园 |
D.丁——中心商务区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东北 | B.正西 | C.西南 | D.西北 |
18.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加瓦尔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小题2】铁路和输油管道的开通,最先影响加瓦尔的是

【小题1】加瓦尔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临海位置优越 | B.便利的交通线 |
C.石油资源丰富 | D.政治经济中心 |
A.城市等级 | B.服务范围 | C.产业结构 | D.行政范围 |
19.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可知该市
【小题2】可推测该市

【小题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