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 439万人变为26 139万人。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材料一 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 439万人变为26 139万人。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2.
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2013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进“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区作为人口超过1亿的区域大市场,是中西部市场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总面积18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
材料一 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2013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进“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区作为人口超过1亿的区域大市场,是中西部市场程度最高,产业集聚度和城市最密集的区域,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总面积18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地区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基础和发展条件。
3.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2.单选题- (共13题)
4.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天气现象也不相同。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小题2】我国东部受甲图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小题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连续性降雨天气 |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 |
D.乙图过境后狂风大雨,并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
A.长江下游伏旱 | B.华北平原春旱 | C.北方寒潮 | D.江淮梅雨 |
5.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小题1】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 B.大气逆辐射减弱 |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
A.19:00~22:00 | B.04:00~07:00 |
C.07:00~10:00 | D.13:00~16:00 |
6.
下图为某大陆西岸一段河流在某季节的等潜水位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沿ab线所作的河床剖面示意图是

【小题1】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印度洋海区洋流逆时针流动 | B.亚洲高压最为强盛 |
C.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盛行东南风 | D.该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达一年内最大 |

7.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根据俄紧急情况部的说法,坠落的是一颗10至30吨重的陨石。它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陨石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陨石雨”母体属于( )
【小题2】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在经过大气层时燃烧掉了,其地理意义是( )
【小题1】“陨石雨”母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 D.绕火星公转的天体 |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 |
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
C.减小了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力度 |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
8.
读某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图甲、图乙)及四种气候类型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地区可能位于()
【小题2】该地区位于气候统计图中的()
【小题3】关于该地区的气候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该地区可能位于()
A.刚果盆地 |
B.亚马孙平原 |
C.湄公河平原 |
D.西欧平原 |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A.主要位于南、北纬10°~20° |
B.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 |
C.气候条件全年适宜种植水稻 |
D.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
9.
年轻的贺兰山和银川平原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的西域板块和中朝板块交界处,贺兰山北端和银川平原北端交界处的石嘴山地区因植被茂密被称为“旱海绿岛”。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贺兰山和银川平原的主要地质构造分别是()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形成贺兰山和银川平原的主要地质构造分别是()
A.向斜背斜 | B.背斜地堑 |
C.地垒向斜 | D.地垒地堑 |
A.贺兰山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
B.受内力作用影响,贺兰山不断增高 |
C.银川平原地势低平、热量充足,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
D.银川平原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易出现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
10.
读图(图1表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2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1中数字与图2中甲、乙、丙、丁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图1所示区域先后发生了()

【小题1】图1中数字与图2中甲、乙、丙、丁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 | B.②——乙 |
C.⑤——丁 | D.⑥——丙 |
A.沉积作用、岩层挤压、变质作用、岩浆侵入 |
B.岩层挤压、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 |
C.沉积作用、岩层挤压、岩浆侵入、变质作用 |
D.岩层挤压、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 |
11.
下图为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小题2】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诗词是()

【小题1】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A.巴西高原 | B.西伯利亚地区 |
C.华北地区 | D.江南丘陵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B.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 |
C.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
D.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
12.
读世界某区域 1956~2006 年农业变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小题2】下列关于该区域 1956~2006 年农业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小题1】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乳畜业 | B.混合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 D.商品谷物农业 |
A.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扩大 | B.畜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 |
C.玉米种植区呈现出北移的趋势 | D.肉牛/奶牛区向南转移 |
13.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
【小题2】最可能是大规模生产粮食谷物的国家是( )
【小题3】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 甲 | 乙 | 丙 | 丁 |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 108.8 | 53.7 | 250.8 | 191.9 |
每公顷产量(公斤) | 1956 | 977 | 2495 | 3150 |
人均产量(吨) | 121.7 | 140.6 | 6.1 | 79.2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 145.6 | 186.6 | 2.1 | 37.9 |
【小题1】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
A.缩小生产规模 | B.扩大耕地面积 |
C.减施有机肥料 |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A.甲 乙 | B.丙 丁 | C.乙 丁 | D.甲 丙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 B.人均产量高 |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 D.人均耕地面积大 |
14.
目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已经在南京高新区开建,重点引入芯片研制、功能模块、元器件制造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南京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北斗”产业应用发展基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南京“北斗”产业应用发展基地描述错误的是()
【小题2】该产业基地的建立对南京市发展的明显影响是()
【小题1】关于南京“北斗”产业应用发展基地描述错误的是()
A.企业间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
B.企业间有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
C.内部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高 |
D.对原料能源的依赖程度高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 B.城市污染加剧 |
C.产业结构升级 | D.高等院校集中 |
15.
比较费用即一个区域某一生产要素相对于另一区域的该要素的比值。读甲、乙、丙、丁四地三种生产要素相对另一个参照区域的比较费用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某集团公司对四地进行考察后,决定在丁地兴办一企业,该企业最有可能是()
【小题2】该公司决定建一原料指向型的加工厂,最好建在()
| 甲 | 乙 | 丙 | 丁 |
比较环保费用 | 1.01 | 1.2 | 2.1 | 4.8 |
比较地租费用 | 0.9 | 0.85 | 2.2 | 4.3 |
比较运输费用 | 1.5 | 0.6 | 1.8 | 1.0 |
【小题1】某集团公司对四地进行考察后,决定在丁地兴办一企业,该企业最有可能是()
A.造纸工业 | B.钢铁工业 |
C.石油化工 | D.电子工业 |
A.乙地 | B.丙地 |
C.丁地 | D.甲地 |
16.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可知该市
【小题2】可推测该市

【小题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