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黄土高原上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甲中的a坡和c坡,土壤侵蚀力大的是 坡,原因是 。
(3)若图乙中a,b,c,d四处为工业规划用地,则 处宜建钢铁厂,理由是 。
(4)若图乙中a,b,c,d四处为农业规划用地,则 处宜建设以生产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理由是 。

(1)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有(双选)_____
A.航天工业 | B.煤炭工业 |
C.钢铁工业 | D.微电子工业 |
2.单选题- (共15题)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A.西南区 | B.西北区 | C.南方区 | D.北方区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小题1】请判断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下列过渡合理的是( )
A.平原——高原——高大山脉 |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
C.干旱——半干旱——湿润 | D.一年两熟——两年三熟——年一熟 |
A.水分条件由东往西逐渐变干 | B.水分条件东由向西逐渐变湿 |
C.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 D.热量条件由东向西逐渐递增 |

【小题1】甲、乙两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构造运动 | B.地貌类型 |
C.径流状况 | D.气候条件 |
A.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交界地带 |
B.处于半湿润气候与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 |
C.地处偏僻的深山区,人类开发利用时间短 |
D.山地相对高度较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
A.滞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水量 | B.有效拦截雨水,减少水分蒸发 |
C.减弱侵蚀作用,提高土壤肥力 | D.减少下渗水量,增加地表径流 |

【小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 | B.山脉、明确的 |
C.交通线、模糊的 | D.湖泊、模糊的 |
A.化学工业 | B.电子工业 |
C.建材工业 | D.纺织工业 |

【小题1】云南葡萄种植相较于其他三省(自治区、市)的优势是( )
A.生产效益好 | B.上市时间早 |
C.种植面积大 | D.种植成本低 |
A.经济发达,市场价格高 | B.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
C.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 D.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 |
红芸豆为山西特产,颗粒饱满、色泽鲜艳,有英国红、熊猫豆等多个品种,兼有营养药用价值。晋西北岢岚县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红芸豆种植的理想场所。2011年该县开始把红芸豆列为“一村一品”建设项目,2013年4月,“岢岚红芸豆”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目前,“岢岚红芸豆”已经打入欧盟、俄罗斯、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下列关于岢岚红芸豆生长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晴天多,光照充足 | B.黑土肥沃深厚 |
C.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 D.地形以平原为主 |
①发挥本地资源优势 ②增加市场竞争力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提高产品知名度 ⑤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⑥有利于产业集聚
A.③④⑤⑥ | B.①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⑤⑥ |

【小题1】对该省区地形地貌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仰望山接天,俯视江成线 | B.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
C.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
A.棉花、瓜果、蔬菜生产 | B.花卉、茶叶、中药材生产 |
C.乳品、肉羊饲养、甜菜制糖 | D.天然橡胶、葡萄、马铃薯 |
A.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 B.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剧 |
C.洪涝灾害威胁加重 | D.土地退化,荒漠化加剧 |

【小题1】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当地气候 | B.蓄水保土增肥力 |
C.只为增加粮食产量 | D.增加当地自然景观层次的美感 |
A.水土流失 | B.能源短缺 |
C.土地荒漠化 | D.大气污染 |
A.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率 | B.加大种植业发展的力度 |
C.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 | D.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 |
近几年来,在沈阳市北部某乡村的稻田上出现了色彩丰富、主题多样的稻田画。稻田画由有着不同颜色叶子的水稻组成,经过选育彩稻、图案设计、定点测绘、秧苗栽植、田间管理五个环节,制成了这一精美的稻田艺术。下图是该地的一幅稻田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人们创作稻田画的主要目的是( )
A.进行艺术创作,提升画作品位 | B.培育新品,提高稻米产量 |
C.吸引游客,增加自身收入 | D.祈盼丰收,弘扬传统文化 |
A.1-3月 | B.4-6月 |
C.7-9月 | D.10-12月 |
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又被称为“生态越界日”或“生态负债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1993年的超载日是10月22日,2003年的超载日是9月22日,2012年的超载日是8月22日,2013年的超载日是8月20日,2014年的超载日是8月19日。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从1993年的2014年中
A.地球生态超载状况已经转好 |
B.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
C.近三年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大大减少 |
D.最初20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较快,近三年就慢 |
A.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
B.大力推广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 |
C.减少能源使用量,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
D.禁止可再生资源开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

【小题1】在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原料主要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我国用玉米芯做原料制取木糖醇的主要好处是()
A.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 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 |
C.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 D.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 |
A.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 B.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
C.挤占本应种植粮食作物的大量土地 | D.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
福建土楼(如下图)是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民族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土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 )
A.人口分布日益均衡 | B.文化交流融合发展 |
C.少数民族更趋集中 | D.人口分布更趋分散 |
A.气候湿热 | B.河网密布 | C.地势低平 | D.地质稳定 |
①增加实用面积 ②减小地震危害 ③抵御敌人入侵 ④利于通风采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陕北靠山(崖)式窑洞是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往往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有的在洞外加砌砖墙(下图)。近年来,随着陕北经济的发展,先富起来的中青年人开始急切地“弃窑购房”或“弃窑建房”,窑洞作为陕北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居住功能日渐衰弱。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窑洞建筑方式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冬暖夏凉 | B.森林茂密 | C.土厚坡陡 | D.降水稀少 |
A.阻挡风沙进入窑洞 | B.减少侵蚀保护崖面 |
C.抗震防塌确保安全 | D.加厚墙体减小温差 |
西藏第一座在建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将于2014年投产发电。藏木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藏木水电站建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雅鲁藏布江上游航道拓宽加深,发挥航运价值 |
B.要充分考虑对当地脆弱生态系统的影响 |
C.可以改善西藏地区的投资环境,促进能源工业的发展 |
D.会吸引外来人口涌入,对当地文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A.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大同中亚国家边境贸易的发展 |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
C.实行开发和保护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 |
D.大力发展水电、太阳能、地热等,促进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 B.西北区 | C.南方区 | D.北方区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