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我国北方沙尘暴路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自然原因是?近年沙尘暴加剧的人为原因是?
(2)当北方出现沙尘暴天气时,其前方却出现泥雨天气,其成因是?
(3)图中 ① 和 ② 均是沙尘暴的源地,治理沙源的主要措施有?

(1)造成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自然原因是?近年沙尘暴加剧的人为原因是?
(2)当北方出现沙尘暴天气时,其前方却出现泥雨天气,其成因是?
(3)图中 ① 和 ② 均是沙尘暴的源地,治理沙源的主要措施有?
2.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省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图中甲、乙两地既属于季风区,又属于内流区的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分析甘肃省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原因。
(3)甘肃省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应从哪些方面人手。(提示资源方面、经济结构方面、人口方面)
材料一 甘肃省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图中甲、乙两地既属于季风区,又属于内流区的是________。
(2)根据材料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分析甘肃省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原因。
(3)甘肃省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应从哪些方面人手。(提示资源方面、经济结构方面、人口方面)
2.单选题- (共10题)
3.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国都是粮食生产大国,其农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小题2】近年来,M河流域农场和牧场扩张迅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小题3】2013年4月12日,乙国乳制品正式登陆中国,业界普遍认为与其合作发展前景广阔的理由是( )

【小题1】甲、乙两国都是粮食生产大国,其农业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 )
A.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
C.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 D.科技先进,政府支持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①②④ | D.①③⑤ |
A.中国鲜奶市场广阔 | B.两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
C.航空运输缩短相对距离 | D.阿根廷牧业发达,拥有高品质奶源 |
4.
弗雷泽岛(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弗雷泽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弗雷泽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此
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小题1】关于弗雷泽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 B.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
C.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 | D.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 |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此
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
读“甲、乙两地某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
③促进转入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

【小题1】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该类企业由甲地向乙地转移,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技术 | B.原料 | C.市场 | D.劳动力 |
①促进转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②导致转出地“用工荒”加剧
③促进转入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④有利于转出地高新产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6.
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沈阳 |
7.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小题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小题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国际市场 | B.建立品牌形象 | C.吸引国外资金 | D.降低生产成本 |
A.降低劳动成本 | B.增强集聚效应 | C.便于产品销售 | D.便于原料运输 |
8.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位于
【小题2】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
【小题3】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小题1】该地区位于
A.黄河三角洲 | B.江淮平原 | C.珠江三角洲 | D.三江平原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
C.灌溉技术的提高 |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
A.自然灾害多发 |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
C.农业投入不足 | 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
9.
【小题2】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在甲、乙、丙、丁四国之间最可能发生产业转移的是(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再一次出现了产业转移新趋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新形势,由此引发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用工荒”问题。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甲国—丁国 | B.乙国—丁国 |
C.丙国—乙国 | D.丁国—甲国 |
10.
①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
②围湖造田
③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④湖滨土地沙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小题2】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①该湖流域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②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
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 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 ⑤节约用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⑤
读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①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
②围湖造田
③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④湖滨土地沙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小题2】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①该湖流域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②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
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 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 ⑤节约用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⑤
11.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小题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 |
C.混交林地油松有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2.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小题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 B.西北区 | C.南方区 | D.北方区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 B.北方区和西南区 |
C.西北区和西南区 |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