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选考)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71062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9

1.综合题(共2题)

1.
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地区图


材料二: 庐山南北长29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势非常雄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多峭壁悬崖,是世界闻名的地质公园。“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是匡庐奇景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 一些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也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鄱阳湖东岸甲地附近就有20多万亩沙丘。2011年11月,位于甲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1)描述庐山“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景观的成因。
(2)简述甲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丰富,远景储量在1500亿吨以上,已探明煤炭储量306.7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煤炭储量总和的1.8倍。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呼伦贝尔市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下图为呼伦贝尔市的位置及资源与交通分布图。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目前,呼伦贝尔市正着力发展与煤炭开采和加工相关的设备制造业,试分析其积极意义。

2.单选题(共15题)

3.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水产品养殖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D.水力发电
4.

   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哈密盆地年均降水量35.3mm,年蒸发量3089mm。这里河沟水量少、渗漏大,出山口后消失于山前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哈密盆地绿洲不同时期地下水埋藏深度年内变化。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哈密盆地绿洲3-7月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多B.山地阻挡,迎风坡降水增多
C.农耕季节,灌溉用水量增加D.风力增大,地下水蒸发增加
【小题2】应对哈密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变化.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修建河沟防渗工程,推广根灌技术B.营造河流上游人工林,涵养水源
C.采取人工增雨措施,缓解水源不足D.建设灌溉机井,开采深层地下水
5.

   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该区域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mm。下图示意扎龙湿地水循环。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湿地生态用水B.调蓄湖泊水库水量
C.治理土地的盐碱化D.满足农业灌溉需水
6.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
7.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模式代表的地区依次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小题2】下列世界主要工业区中,可以为④模式所在地区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的是(   )
A.美国硅谷B.日本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
C.德国鲁尔区D.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8.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小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9.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小题2】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10.
下列产业比重变化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11.
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③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12.
根据首都北京的发展需求,专家建议将秦皇岛市建设成为国家“第二会客厅”,秦皇岛港的职能由我国目前的最大能源输出港转变成为国际滨海旅游港。下图为秦皇岛市位置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秦皇岛港输出的能源,主要是
A.石油B.天然气
C.煤炭D.水电
【小题2】推测专家将秦皇岛港重新定位为国际滨海旅游港的主要理由是
A.近首都的优越区位条件B.秦皇岛市海陆交通便捷
C.未来出国旅游人数大增D.能源的输出需求量减少
13.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4.
下图为松花江流域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松花江虽然是黑龙江的支流,但其开发程度却超过了黑龙江。黑龙江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①为中俄两国的界河 ②水量小,开发价值低   ③气候寒冷,结冰期长 ④东北能源丰富,不需要开发黑龙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小题2】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的影响有
A.提高通航能力B.导致下游水质恶化
C.解决下游地区的水危机D.使洪水灾害得到缓解
15.
地理科学广泛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南昌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
A.RSB.GISC.GPSD.GPS和GIS
【小题2】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  )
①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②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客流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小题3】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
A.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D.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这种产业迁移(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小题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
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7.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小题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
【小题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