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大气受热过程 练习题(湘教2019版)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1042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7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
A.    B.    C.    D.
(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__。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3)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__,试比较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
(4)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单选题(共6题)

2.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B.地面反射C.大气削弱作用D.地面削弱
【小题2】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3.
下图是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A.B.
C.D.
4.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小题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5.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小题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B.12℃C.16℃D.18℃
【小题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6.

   2012年,在卡塔尔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近200个国家同意将《京都议定书》延长至2020年。

据此并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工业革命以来,对全球气温变化影响最大的是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
【小题2】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增多,不仅带来多科疾病,而且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减少,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此现象有关的过程是
A.①B.②C.③D.④
7.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B.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小题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3.选择题(共1题)

8.

如图,点A在双曲线y=kx上,AB⊥x轴于点B,且△AOB的面积是2,则k的值是{#blank#}1{#/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