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a中,画出三个风带,并标注名称。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 ,该风形成的原因是 ;此时资阳(300N,1050 E)的气候特征为
(3)每年8月,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特点 ,其原因是 。

(1)在图a中,画出三个风带,并标注名称。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 ,该风形成的原因是 ;此时资阳(300N,1050 E)的气候特征为
(3)每年8月,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特点 ,其原因是 。
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 ,原因是 。锋面的位置是倾斜的,一般都倾向 气团一侧,暖锋降水在锋 (前或后)。
(2)2018年1月初,来自西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出现大范围雨夹雪或降雪过程,安徽、江苏相继发布暴雪橙色预警。这次天气主要受( )影响。
(3)简述冷锋从甲到丙的移动过程中,资阳的天气变化。

(1)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 ,原因是 。锋面的位置是倾斜的,一般都倾向 气团一侧,暖锋降水在锋 (前或后)。
(2)2018年1月初,来自西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出现大范围雨夹雪或降雪过程,安徽、江苏相继发布暴雪橙色预警。这次天气主要受( )影响。
A.冷锋 | B.暖锋 | C.准静止锋 | D.气旋 |
3.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两短线添画箭头,完成水循环示意图。
(2)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 (类型),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 得以再生。
(3)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 , 水资源越丰富。
(4)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 ,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是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等。

(1)在图中两短线添画箭头,完成水循环示意图。
(2)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 (类型),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 得以再生。
(3)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 , 水资源越丰富。
(4)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 ,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是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等。
4.
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左)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甲是__________,丁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丁是_______。
(2)简要分析丁地地形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处地貌为_______________,形成丙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丁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应修在何处?简述理由。
(5)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将图中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到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

(1)地形:甲是__________,丁是________。地质构造:甲是________,丁是_______。
(2)简要分析丁地地形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处地貌为_______________,形成丙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丁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应修在何处?简述理由。
(5)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将图中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到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5.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从而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
【小题2】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化工厂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在( )处布局。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
A.气温高,气压低 |
B.气温高,气压高 |
C.气温低,气压低 |
D.气温低,气压高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6.
读某地区海拔高度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小题4】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该地区

【小题1】【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
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 D.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
A.火山喷发强烈 | B.变质作用强烈 |
C.曾经是海洋 | D.侵蚀作用强烈 |
7.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2名航天员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始了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家住美国纽约(41°N,74°W)的某华侨观看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直播,当飞船点火升空时,纽约当地时间是
【小题2】两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驻留生活期间
【小题3】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天宫二号空间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家住美国纽约(41°N,74°W)的某华侨观看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直播,当飞船点火升空时,纽约当地时间是
A.2016年10月17日20:30 | B.2016年10月16日20:30 |
C.2016年10月16日18:30 | D.2016年10月17日18:30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
B.北京(40°N,116° E)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
C.资阳(30°N,105° E)某中学在正午时刻旗杆影子越来越短 |
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
A.太阳活动对空间站的影响可以忽略 |
B.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球—空间站的通信联系 |
C.太阳黑子比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 |
D.空间站在实验过程中不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 |
8.
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
【小题2】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小题1】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建造成本 | B.雨季及时排水 |
C.充分利用太阳能 | D.利于空气流动 |
A.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
B.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
C.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
D.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
9.
读“四个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资阳市(30°N,105° E)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
【小题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小题3】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

【小题1】与资阳市(30°N,105° E)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0.
读三个海区、四支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四支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图中四支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①位于南半球,是寒流 | B.②位于北半球,是暖流 |
C.③位于北半球,是寒流 | D.④位于南半球,是暖流 |
A.①洋流南部有大渔场 | B.②洋流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
C.③洋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 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
11.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读图甲和图乙,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沿海各地没用此法获取淡水,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1】读图甲和图乙,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 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 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
A.成本高 | B.破坏环境 | C.效率低 | D.技术不成熟 |
12.
读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海域沿岸
【小题2】该海域形成海洋渔场的原因是

【小题1】该海域沿岸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
A.是寒暖流交汇处 | B.有上升补偿流 | C.有大量河水汇入 | D.海水温度适宜 |
13.
读某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小题2】河流位置a处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小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②—b |
B.①—c |
C.①—a |
D.③—c |
A.侵蚀作用 | B.沉积作用 |
C.搬运作用 | D.冰川作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