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利用 单元测试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937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7/5

1.综合题(共3题)

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巴西区域图及萨尔瓦多与巴拉两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

材料二:在该国2009年~2019年的电力领域投资计划中,水电约占投资总额的57%,小水电、风能、生物能发电约占27%,核能、天然气、煤炭、石油的热(火)电约占16%。   
(1)分析巴西东部地区城市分布特征。   
(2)描述巴拉的气候特征并简析萨尔瓦多降水的原因。   
(3)当巴西利亚与圣保罗同时日出时,描述该日巴西利亚太阳升降方位变化。   
(4)简析该国大力发展水电的环境效益。
2.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K国境内为海拔低且起伏和缓的广袤荒漠,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底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原油和天然气出口是K国经济核心支柱,其产值占到国民GDP的95%以上,为寻求新的发展思路,K国于东南滨海引海水深入沙漠9千米,在名为萨布哈的盐沼上营建“海洋之城”。工人们用了数年时间挖渠排水、铺沙垫高地势才使盐沼变为可居住环境。目前,“海洋之城”已经完成了游艇码头、有于引海水的沟渠等基础设施的修建。

(1)说明萨布哈盐沼的成因。   
(2)简析挖渠引海水深入沙漠对“海洋之城”的有利影响。   
(3)分析K国营建“海洋之城”的原因。
3.
左图为“重庆市部分年份工业产值构成图”,右图为“重庆市及附近地区矿产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重庆市工业产值构成的特点是________,其工业发展的优势资源主要有________。   
(2)重庆市工业化现状对其城市化的不利影响可能有________。   
(3)为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重庆市提高工业化水平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

2.单选题(共13题)

4.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下列题。

【小题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小题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5.
下图为某些地区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示意图,图中能正确反映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
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下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A.B.C.D.
7.
下图为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小麦出口量随年代变化示意图。曲线甲、乙、丙代表的国家分别为(   )
A.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B.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
C.澳大利亚、中国、俄罗斯D.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
8.
我国知名的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绿色、质量好,价格节节攀升,最贵的已在市场上卖到199元/斤。读“我国水稻优势种植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东北稻米品质优于其他种植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生长期长,少病虫害C.年较差小,有利于有机质积累D.旱涝灾害较少
【小题2】珠三角地区上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目前稻田已所剩无几,其主要原因是(   )
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
②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③水稻生产用水量大,灌溉水源明显不足
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珠三角地区气候变干不适合水稻的生长
⑤珠三角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
9.
该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的位置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小题2】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小题3】该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特征是(  )
①以旅游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以出口加工业为主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

   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 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 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 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小题2】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调节气候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12.
读我国油气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①土地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次生盐渍化 ④酸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小题2】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地6~8月降水都较少,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②甲地年降水总量小于乙地 
③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④两地最冷月均温相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小题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优势是(  )
①线路长,气源充足 ②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
③安全性较高 ④直接输往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3.
(题文)读下图,图为世界某区域图。④地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海平面升高B.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C.大型工程建设不当D.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14.
多年累积的高速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加速了(  )
①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②人口向城市集中③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④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播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5.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16.
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人口的不断增加
B.经济的不断增长
C.工业的不断集聚
D.农业的不断增加

3.选择题(共2题)

17.
关于我国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18.

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同学,在交往时应把握好言行举止的“度”。这个“度”就是指(    )

①交往中主动热情,掌握分寸 ②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相互尊重 

③无拘无束,勿分性别             ④在集体中交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