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2.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谷物单产比较。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分析①地≥10℃积温较高的原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材料一: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谷物单产比较。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分析①地≥10℃积温较高的原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2.单选题- (共15题)
3.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河西走廊——石漠化 | B.黄土高原——盐渍化 |
C.云贵高原——沙漠化 | D.江南丘陵——红漠化 |
A.防治风蚀荒漠化 | B.防治水蚀荒漠化 |
C.防治冻融荒漠化 | D.防治土地盐渍化 |
4.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周围局地气候有所改善
【小题2】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

【小题1】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
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周围局地气候有所改善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⑤ |
A.珠江三角洲 | B.长江中游平原 | C.华北平原 | D.四川盆地 |
5.

【小题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 气候 B. 土壤
C. 市场 D. 水源
【小题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弱 B. 降水少
C. 多大风 D. 低温冻害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 气候 B. 土壤
C. 市场 D. 水源
【小题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弱 B. 降水少
C. 多大风 D. 低温冻害
6.
【小题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3】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
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我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几十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A.全球气候变化 | B.城市化地区差异 |
C.人口分布变化 | D.土地生产力差异 |
A.人均耕地多 |
B.高速铁路的建设 |
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
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
A.气候条件 | B.铁路运输 |
C.生产水平 | D.市场需求 |
7.
山区某乡镇10年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据表中内容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该乡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小题2】该乡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小题1】形成该乡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改变 | B.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C.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 D.综合治理了社会环境 |
A.交通便利 | B.原材料丰富 | C.技术水平高 | D.接近消费市场 |
8.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2】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
B.黄土高原——盐渍化 |
C.云贵高原——沙漠化 |
D.江南丘陵——红漠化 |
A.防治水蚀荒漠化 | B.防治风蚀荒漠化 |
C.防治冻融荒漠化 | D.防治土地盐渍化 |
9.

【小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 B.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 D.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
10.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小题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
11.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⑥
【小题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小题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⑥
【小题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12.
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小题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A.Ⅰ、Ⅱ、Ⅲ B.Ⅱ、Ⅰ、Ⅲ | B.Ⅲ、Ⅱ、Ⅰ | C.Ⅰ、Ⅲ、Ⅱ |
13.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从图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小题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③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小题1】从图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 B.土地荒漠化 | C.水土流失 | D.水污染 |
①开发小水电 ②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③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4.
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下图为该区域1986~2016年间耕地重心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时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
A. 东进 B. 南下
C. 西扩 D. 北上
【小题2】2011~2016年间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土地沙化 B. 耕地撂荒
C. 退耕还草 D. 自然灾害

【小题1】该时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
A. 东进 B. 南下
C. 西扩 D. 北上
【小题2】2011~2016年间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A. 土地沙化 B. 耕地撂荒
C. 退耕还草 D. 自然灾害
15.
百度公司根据LBS大数据(利用手机定位功能获得)进行计算分析,在地图上展现人口流动的轨迹和特征。图示意2015年春节前第五天离京人群主要去向省区和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的制作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2】根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时段

【小题1】上图的制作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CPS | B.RS和GIS |
C.GPS和GIS | D.RS、GPS和GIS |
A.社会因素促使人员离京 | B.离京人员南方多于北方 |
C.离京人员属返乡就业,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 | D.离京人员多乘飞机出行 |
16.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根据表格内容分析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该区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小题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 B.人口增长过快 |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
A.气温年较差减小 | B.河流含沙量增大 | C.年降水量增加 | D.地下水增加 |
17.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小题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小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荒漠带 | C.热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