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变化。

(1)指出冬、夏季节灰霾天数的差异,并从气温角度分析其成因。(9分)
(2)简述治理城市灰霾可采取的交通措施。(6分)
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变化。

(1)指出冬、夏季节灰霾天数的差异,并从气温角度分析其成因。(9分)
(2)简述治理城市灰霾可采取的交通措施。(6分)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1)指出加格达奇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并分别说明其季节特征。
(2)简述图2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
(3)说明季节性冻胀丘对管道的危害。
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1)指出加格达奇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并分别说明其季节特征。
(2)简述图2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
(3)说明季节性冻胀丘对管道的危害。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属于首都吉隆坡的外港,与其相距约 37km,有铁路相连。吉隆坡这个全国最大的城市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均通过本港进出。主要工业有制糖、橡胶加工、炼锡及电子等,并拥有大型橡胶厂。左图为西马来西亚略图,右图为西马来西亚橡胶分布图。

(1)分析巴生港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分析“胶锡地带”拥有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
(3)说明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
材料一 马来西亚的橡胶和锡矿产地基本重叠在山麓地带,形成世界驰名的“胶锡地带”。巴生港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属于首都吉隆坡的外港,与其相距约 37km,有铁路相连。吉隆坡这个全国最大的城市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均通过本港进出。主要工业有制糖、橡胶加工、炼锡及电子等,并拥有大型橡胶厂。左图为西马来西亚略图,右图为西马来西亚橡胶分布图。
材料二 橡胶树喜高温、高湿,适于在土层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上生长。浅根性,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并降低产胶
量。

(1)分析巴生港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港的社会经济条件。
(2)根据橡胶树的生长习性,分析“胶锡地带”拥有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
(3)说明我国海南岛发展橡胶种植的不利自然条件。
4.
【旅游地理】
2016年8月3日,湖南邵阳莨山风景区被评为成国家5A集风景区。莨山风景名胜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境内。南与桂林相连,北与张家界呼应,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景色最优美、发育最完整、类型最齐全、特征最典型的大面积丹霞地貌区,“莨山六绝”为绝世奇观,堪称世界之最。莨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的游览步行道、漂流码头等运营设施基本建成。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网点已初具规模,有大小宾馆酒店104家、接待床位3407个。全国主要城市均有火车可达莨山,交通十分便利。
根据材料分析莨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的原因。
2016年8月3日,湖南邵阳莨山风景区被评为成国家5A集风景区。莨山风景名胜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境内。南与桂林相连,北与张家界呼应,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景色最优美、发育最完整、类型最齐全、特征最典型的大面积丹霞地貌区,“莨山六绝”为绝世奇观,堪称世界之最。莨山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又是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的游览步行道、漂流码头等运营设施基本建成。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网点已初具规模,有大小宾馆酒店104家、接待床位3407个。全国主要城市均有火车可达莨山,交通十分便利。
根据材料分析莨山风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的原因。
2.选择题组- (共1题)
5.
(题文)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小题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现①城市一年有两次立杆无影,一次是2月5日,则另一次的日期大致是( )
【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小题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现①城市一年有两次立杆无影,一次是2月5日,则另一次的日期大致是( )
A.5月5日 |
B.8月6日 |
C.11月9日 |
D.12月8日 |
A.7月份,①地盛行东南风,②地盛行西北风 |
B.1月份,①②两地河流都进人汛期 |
C.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
D.①②两地沿岸气候都受寒流影响 |
3.单选题- (共14题)
6.
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地可能是( )
【小题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小题1】该地可能是( )
A.刚果盆地 | B.撒哈拉沙漠南缘 |
C.巴西高原 |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7.
如图所示,2018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的为( )
【小题2】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中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 )

【小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的为( )
A.![]() | B.![]() | C.![]() | D.![]() |
A.7月13日 | B.4月12日 |
C.8月28日 | D.10月14日 |
8.
(题文)下图是南极部分地区示意图,某日科考队员在中山站(约76°E)发现太阳位于埃默里冰架西侧的地平线上,4小时后发现太阳又位于另一侧的地平线上,则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A.3:56 | B.13:56 | C.16:56 | D.4:56 |
9.
秋分日,某记者乘坐的直升飞机在晚霞中降落在甲岛(下图),记者了解到岛屿附近海域的渔场,在1534年发现时,曾被称为“踩着鳕鱼鱼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经历几个世纪后,如今该渔场的鳕鱼资源已基本枯竭。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导致甲岛附近渔场鳕鱼资源基本枯竭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小题2】当记者乘坐的飞机降落时刻,有可能朝霞满天的地方是

【小题1】导致甲岛附近渔场鳕鱼资源基本枯竭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增温 | B.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减弱 |
C.被污染的圣劳伦斯河河水流入 | D.多年的过度捕捞 |
A.夏威夷岛 | B.马达加斯加岛 |
C.新西兰南岛 | D.台湾岛 |
10.
潜水是指地下水中,埋藏在第一隔水层(不透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水。潜水等水位线是指地下自由水面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一般地势越高,潜水位越高。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图示河流分析可信的是
【小题2】下列对M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小题1】对图示河流分析可信的是
A.P处潜水补给河水 | B.Q处河水补给潜水 |
C.为地上悬河,有冰期 | D.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 |
A.若a值大于b值,M区可能为高岗地 |
B.若a值小于b值,M区可能为井灌区 |
C.若M区硬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 |
D.若M区绿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 |
11.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材料二 右图是冻雨形成示意图。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

仔细阅读左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丙两城镇一年中发生浓雾的频次最高
②乙丁两城镇一年中发生浓雾的频次最高
③图中①②两处陡崖相对高度可能相同
④图中①②两处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范围相同
材料一 左图是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材料二 右图是冻雨形成示意图。高空的冰晶、雪花下降到距地面2000~3000米时,因周围温度升高而融化成为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当这些过冷却水滴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物体时,就会迅速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壳,即形成冻雨现象。

仔细阅读左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丙两城镇一年中发生浓雾的频次最高
②乙丁两城镇一年中发生浓雾的频次最高
③图中①②两处陡崖相对高度可能相同
④图中①②两处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范围相同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 |
12.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一月均温(℃)与河流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
【小题2】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有( )

【小题1】图示区域
A.最大温差为24℃ | B.河流由温度较低向较高的地方流动 |
C.最大相对高度为500米 | D.随纬度增加海拔逐渐升高 |
A.植被类型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 B.西北部比东南部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
C.降水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 D.河流各河段下切侵蚀作用强烈 |
13.
【小题2】同纬度大陆西岸的自然带是( )
【小题3】甲至乙一线最大暴雨量分布地区的海拔约为( )
图甲是某区域等温线示意图,图乙是该区域甲至乙一线特大暴雨随地形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高原 | B.山地 | C.丘陵 | D.低山丘陵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热带荒漠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A.1800米 | B.500米 | C.1000米 | D.800米 |
14.
集约农业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农业,目的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下图反映了欧洲在20世纪20—30年代农业集约化情况,数值越大表明程度越高。欧洲大部分地区由西向东因西风影响程度不同导致降水不同,由南向北因纬度不同导致热量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等值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乳畜业分布密度最大的区域应该是图中数码_________所示地区

【小题1】图中等值线如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习惯 | B.气候条件 | C.工业化水平 | D.耕地数量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5.
我国西部地区某传统造纸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对其不同选点的平均成本费用(a)和产品价格(b)进行调查,形成如下图所示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企业布局最合理的地点是
【小题2】政府为了降低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等影响,决定对该企业出台增收污染费(环境治理费)、提高电费等惩罚性措施。基于此

【小题1】该企业布局最合理的地点是
A.m点 | B.n点 | C.o点 | D.p点 |
A.m点所在地域的范围将缩小 | B.图中n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会减小 |
C.该企业利润可能下降,但分布范围将扩大 | D.产品的价格最低值将上升 |
16.
读某岛屿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岛屿
【小题2】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该岛屿西南部的国家公园地区景观独特,海湾幽深,两侧岸壁平直、陡峭、谷底宽、深度大,下列地区景观与此相似的是

【小题1】该岛屿
A.终年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 | B.终年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
C.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 D.山脉分布在岛屿东部,地势东高西低 |
A.地面坡度和土壤 | B.经济水平和交通 |
C.人口分布和水源 | D.日数时数和地形 |
A.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 |
C.伊比利亚半岛东侧 | D.飞苏门达腊岛西侧 |
17.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区域图,图乙为A河流上一水文站测到的某月连续两天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图中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图示地区的是
【小题3】根据图乙信息推测A河流在图示时间内流量变化特点及成因最有可能是

【小题1】甲图中
A.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 B.自然带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
C.外力作用以风化和流水侵蚀为主 | D.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 B.干旱缺水→过采地下水→地面沉降 |
C.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 D.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
A.第一天降水量大,流量大 | B.第一天天晴,流量变化大 |
C.第二天降水量小,流量小 | D.第二天天晴,流量变化小 |
18.
下图示意世界某岛屿分布,该岛山地高度多数大于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岛屿最可能是
【小题2】岛屿东部降水多于西部,主要是因为
①东南信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小题1】图示岛屿最可能是
A.珊瑚岛 | B.大陆岛 | C.火山岛 | D.冲积岛 |
①东南信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19.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小题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小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荒漠带 | C.热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4.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组:(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