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材料二: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下图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次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材料一: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材料二: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下图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次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树种,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胡杨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千年不枯,万年不倒”是人们对它的赞美。上世纪后期塔里木河流域人类活动增强,导致下游断流。下图示意塔里木河下游一侧不同年代胡杨林生长状况。
(1)据图,从水的角度指出,胡杨林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胡杨枯死后“千年不枯,万年不倒”的原因。
(3)分析胡杨林对改良土壤的作用。
(4)据图文资料说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应如何合理分配。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树种,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胡杨的细胞透水性较一般植物强,从主根、侧根、躯干、树皮到叶片都能吸收很多的盐分,并能通过茎叶的泌腺排泄盐分。“千年不枯,万年不倒”是人们对它的赞美。上世纪后期塔里木河流域人类活动增强,导致下游断流。下图示意塔里木河下游一侧不同年代胡杨林生长状况。

(1)据图,从水的角度指出,胡杨林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胡杨枯死后“千年不枯,万年不倒”的原因。
(3)分析胡杨林对改良土壤的作用。
(4)据图文资料说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应如何合理分配。
3.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17年8月8日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所在的九寨沟是我国知名的AAAAA级旅游景区,而这时正值旅游高峰,对九寨沟乃至阿坝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影响。
简述地震对当地旅游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7年8月8日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所在的九寨沟是我国知名的AAAAA级旅游景区,而这时正值旅游高峰,对九寨沟乃至阿坝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影响。
简述地震对当地旅游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4.
下图为芬兰简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芬兰
【小题2】人口呈图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芬兰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
C.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
D.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
A.南部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 | B.南部地区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
C.北部地区多山地,交通不便 | D.北部地区晴天多,光照较强 |
5.
2014年11月18日,美国再现大湖效应,尤其纽约州影响最为严重。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纽约州水牛城二带持续降下每小时3英寸至5英寸(约7.6厘米至12.7厘米)的大雪,伴随雷暴及强烈阵风,令多处道路封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大湖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湖效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强降雪天气
②湖面结冰,但冰层不厚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五大湖给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
④南岸位干向风岸,因此降雪量远大干北岸
【小题2】此次大湖效应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1】有关大湖效应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湖效应是冷锋过境造成的强降雪天气
②湖面结冰,但冰层不厚是发生大湖效应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五大湖给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
④南岸位干向风岸,因此降雪量远大干北岸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强降雪导致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上升 |
B.大风使圣劳伦斯河流速加快,利于通航 |
C.强风可以吹散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更洁净 |
D.降雪为土壤提供充足水分,利于次年农业生产 |
6.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7.
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小题2】(小题2)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小题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响郊区 |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 | 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 |
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 | 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
8.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等高线图,此时山顶戊的影子正好位于己点且是该日最短的影长,M、N段的河宽为70m,沿MN段河流作剖面图(见右图)。读图和材料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河流的大体流向为( )
【小题2】若河流在枯水期时在MN断面的流量为30立方米/秒,平均流速为1.2米/秒,洪水期
平均流速为2米/秒(如右图),则洪水期河流在MN断面上的流量为( )
【小题3】分析左图中的等高线, 存在滑坡体的地点是( )

【小题1】图中河流的大体流向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 B.自东向西 | C.自西北向东南 | D.自东北向西南 |
平均流速为2米/秒(如右图),则洪水期河流在MN断面上的流量为( )
A.375立方米/秒 | B.725立方米/秒 | C.730立方米/秒 | D.750立方米/秒 |
A.丁 | B.己 | C.丙 | D.甲 |
9.
区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都存在差异。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图示区域中,县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为( )
【小题3】【小题4】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小题5】【小题6】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1】【小题2】图示区域中,县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为( )
A.河流、明确的 | B.湖泊、模糊的 | C.山脉、明确的 | D.交通线、模糊的 |
A.化学工业 | B.电子工业 | C.纺织工业 | D.建材工业 |
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 | B.图中的“南湖”为注记 |
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 D.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网 |
10.
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导致①地所属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的分布面积大于北美大陆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主要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
B.②地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气候大陆性强 |
C.③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大 |
D.④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
A.海陆分布、地形 | B.海陆位置 |
C.地形、洋流 |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11.
下左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某时刻近地面气压系统,下右图为P地树影图。Q1、Q2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气压中心,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问题。

【小题1】读右图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此季节( )
【小题2】30-48小时之间,P地可能经历( )

【小题1】读右图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此季节( )
A.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
B.图中耕作区油菜花黄蜜蜂忙,需从①处引水实现自流灌溉 |
C.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 B.连绵阴雨天气 | C.强对流降雨天气 | D.沙尘暴天气 |
12.
下图中,甲和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小题2】图甲所示季节里()

【小题1】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 B.温带海洋性气候 |
C.亚热带湿润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
A.黄河宁夏段凌汛多发 |
B.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向南迁徙 |
C.美国东南部多飓风活动 |
D.三江平原正在播种小麦 |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GIS技术的
【小题2】图中城市
【小题3】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小题1】GIS技术的
A.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 B.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 |
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 D.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
A.①位于规划区 | B.②位于非矿区 |
C.③位于现矿区 | D.④位于原矿区 |
A.原料地 | B.消费地 | C.水资源 | D.交通线 |
14.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5.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小题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小题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荒漠带 | C.热带草原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