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0题)
1.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问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 B.保护生物多样性 |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 D.调节局地小气候 |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多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
【小题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小题1】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 )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多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④⑤ |
3.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
A. 20%~30% B. 30%~40%
C. 40%~50% D. 60%~70%
【小题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
A. 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小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
A. 20%~30% B. 30%~40%
C. 40%~50% D. 60%~70%
【小题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
A. 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4.
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小题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小题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 B.先减后增 | C.不断增加 | D.逐渐减少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
5.

【小题1】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由图可知( )
下图示意1950—2025年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
C.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
6.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小题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小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
C.增加自住房面积 |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
A.居住人口减少 | B.城市房价昂贵 |
C.人居环境恶化 | D.城区不断扩大 |
7.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折线是()
【小题2】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小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进程的折线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
8.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小题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小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 | B.4千米附近 | C.8千米附近 | D.10千米附近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
9.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 B.大气降水增多 |
C.近地面风速增大 | D.气温变率增大 |
10.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小题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小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 D.生物多样性增加 |
2.选择题- (共3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④化学变化中电子不能被创造但能被消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