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检测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907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6

1.综合题(共4题)

1.
(题文)下图是“T1~T3三个阶段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T2和T3阶段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
(2)据图总结T2到T3阶段工业用地变化趋势,并说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T3阶段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分析判断甲住宅区的类型和形成原因。
2.
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
(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
(3)分析该市近年来高新企业外迁的原因。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89、2006年苏州地区城镇用地演变。
材料二 1978—2006年苏州地区就业结构演变。

材料三 苏州市边缘区植被生长期变化坐标图。

(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苏州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三总结出苏州市边缘区植被生长期的分布规律。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可能是(  )
A.城市的雾岛效应
B.城市的科技效应
C.城市的热岛效应
D.城市的雨岛效应
(3)在苏州市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读有关武汉城市圈的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九个城市,其范围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黄石、黄冈市某年统计数据。

注: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非农业人口数量代表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表市场化程度。
(1)武汉城市圈位于    平原,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级。 
(2)据武汉城市圈范围图,总结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对黄冈与黄石两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对比评价。

2.单选题(共7题)

5.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不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小题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功能区人口密度大,以住宅用地为主
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6.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
A. 20%~30% B. 30%~40%
C. 40%~50% D. 60%~70%
【小题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
A. 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7.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某城市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该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功能区属于
A.商业区B.绿化区C.工业区D.住宅区
【小题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人口密度的差异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C.地租水平的差异D.汽车拥有数量的差异
8.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
【小题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耗能D.扩大用地规模
9.
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关于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
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
【小题3】【小题4】在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中,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最吻合的是(  )
A.兴建交通设施,保证车流畅通
B.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物排放
C.兴建高楼大厦,保证人有所居
D.发展现代制造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10.
2015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新开工740万套(其中各类棚改580万套),基本建成480万套。截至12月底,已开工783万套,基本建成772万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  )
A.城市洪水问题B.交通拥挤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D.住房困难问题
【小题2】下图为“某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图”,其中最合理的是(  )
A.B.C.D.
11.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小题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

3.选择题(共2题)

12.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按地球自转的方向依次是(    )
13.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按地球自转的方向依次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