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描述图中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0-14岁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显示,杭州在2010年(六普)时65岁以上人口比例接近10%,这意味着杭州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图中显示,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1964年之前:_________;2000年之后:_________。
(4)导致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选择填空)。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C.社会文化因素 | D.自然因素 |

(1)图例第一项应该表示城市中的_________功能区。
(2)M、P、Q中__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城市在不断发展扩大的同时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城市_________问题、城市_________问题等。
(5)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
水稻好暖喜湿,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最佳温度在30-35℃左右,最低温度不宜低于10℃;要求田地平整、肥沃,水田排灌方便。粤北地区(图24-a)是我国传统的水稻产区之一。今年来,三江平原(图24-b)大面积种植水稻,虽年产仅一季,但稻米质量上乘,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稻生产基地。

(1)粤北地区和三江平原水稻产区共同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但粤北地区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主要是受 因素的限制。
(2)与三江平原相比,粤北地区种植水稻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水稻的稳产与当地气象灾害关系密切,三江平原水稻春播时易受 的影响,而粤北地区早稻夏收易受 的影响。
(3)简述近年来三江平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
(4)归纳三江平原商品稻生产的主要特点。
资料1:花园村、爨底下村位置手绘示意图。

资料2:“花园村花卉蔬菜实践基地”考察报告(节选):新中国成立初期,花园村地势低洼、土壤贫瘠,主要种植高粱、黑豆等低产作物,只有少数高岗地才能种出玉米。23世纪初,花园村大力发展花卉种植,培育和引种了百合、玫瑰等中高档花卉。2009年非洲菊、康乃馨等10万盆精品花卉参展“中国花卉博览会”,5万株精品百合远销日本。近年来,花园村在花卉种植基础上,建成了集花卉、蔬菜、苗木、瓜果、粮食作物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旅游观光园。
(1)关于花园村地理环境的正确叙述有 (选择填空)。A. 位于北京市城区的东北方向 B. 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
C. 附近有高速公路经过 D. 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2)新中国成立初期,花园村粮食产量低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等。
(3)近20年来,花园村为推动经济转型,采取的举措主要有 (选择填空)。
A. 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 B. 多种经营,调整产业结构
C. 提升花卉品质,开拓国际市场 D. 完善交通,发展城郊农业
(4)近年来,花园村发展新型农业旅游观光园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有 、 等。
资料3:爨底下村(下图)堪称山区院落民居的典范,村中完整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院落,2018年3月入选北京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5)依据资料,在表中填出该村落建筑特色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
建筑布局及特色 | 自然地理因素 |
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 |
村中院落小巧精致,组织紧凑。道路曲折,虽算不得宽阔,倒也平展。 | |
院落形状以四合院为主,多坐北朝南,院中屋舍在南面设置窗户,其他三面设置砖墙。村中建筑由南向北层层抬高。 | |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24题)

【小题1】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 B.土壤和植被 |
C.水文和农业 | D.历史和经济 |
A.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 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 |
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 | 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

【小题1】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直接密切相关的是
①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生活水平提高
②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小题1】A市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
B.各年龄段迁入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
C.从业人员构成以第三产业为主 |
D.经济发达,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 |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消耗
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小题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④①②③ | D.③②①④ |

根据统计图可推断出
A.西藏死亡率比北京、宁夏、上海高 |
B.北京年净增加人口最多 |
C.江苏已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
D.宁夏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以色列国土面积1.49万km2,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3%。然而,以色列人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建成了现代农业,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农产品和农业技术产品大量出口创汇。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准,地球可以养活约3倍于现在的人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制约以色列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 B.热量 |
C.人口的消费水平 | D.淡水资源 |
A.大量进口资源 | B.提高科技水平 |
C.降低消费水平 | D.大力发展交通 |
A.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 B.等于环境人口容量 |
C.等于环境承载力 | D.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

【小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用地规模 |
B.城市的人口数量 |
C.大中小各级城市总体数量 |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A.1990年两省城市人口总数量相同 |
B.2000年城市化水平江苏省比贵州省高 |
C.江苏省城市化发展速度均慢于贵州省 |
D.江苏省2000年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 |
A.城市化过程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过程 |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 |
C.城市化的发展必将会扩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 |
D.城市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
A.农业良田不断减少 |
B.交通设施更加落后 |
C.居民住房条件拥挤 |
D.大气环境得到治理 |
水所聚曰淀。高粱桥西北十里,平地有泉,滮洒四出,淙汩草木之间,潴为小溪,凡数十处,为海淀。远数参差,间以水田,町塍相连,稻花飘香。康雍乾百余年,名园并起,建筑规模,登峰造极。上世纪80年代,四通、方正、联想等科技企业在海淀镇的中关村一带陆续汇聚,政策引导之下,这里成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科技创新由此萌芽。90年代,中关村一带吸引了更多商业元素聚集,区域内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企业起步。 2013年,中关村核心区构建国内首条高度聚集资源的“创业大街”。
阅读材料,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清代时,海淀一带盛产京西稻。人们利用地势高差,逐级蓄水,兴修河渠水利工程,形成层级分明的灌溉系统。站在玉泉山和万寿山上俯视四周,山下不仅是水田连接两山,更是一幅天然美丽的水乡画卷。清代海淀一带种植京西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 季风气候,冬季温暖,热量充足
② 地势低洼,湖泊众多
③ 泉水众多,水质好
④ 黑土广布,土层深厚而肥沃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 |
A.开放、外向 | 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C.等级森然,长幼有序 | D.中规中矩 |
A.以住宅区为主,人口数量多 | B.名中学众多,应主要发展教育培训 |
C.因地价高,适合发展为商业区 | D.建筑物高大,土地利用集约 |
A.交通通达程度的提高 |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
C.地域分化程度的降低 | D.土地地租水平的提升 |

【小题1】甲地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A.布局在甲城的工业区内 |
B.布局在甲乙两城行政边界处 |
C.布局在甲城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
D.不宜引进该企业 |
A.①处和⑤处 |
B.①处和③处 |
C.②处和⑤处 |
D.③处和④处 |

【小题1】可知该市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
①逐渐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②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降低
③高速公路和通信的发展
④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⑤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少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②③⑤ |

【小题1】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的类型为
A.高级住宅区 | B.历史文化区 | C.中心商务区 | D.科教文化区 |
A.历史因素 | B.经济因素 | C.行政因素 | D.环境因素 |

【小题1】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下列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A.①工业区 ②文教区 ③居住区 ④商业区 ⑤仓储区 |
B.①工业区 ②商业区 ③仓储区 ④居住区 ⑤文教区 |
C.①居住区 ②工业区 ③文教区 ④商业区 ⑤仓储区 |
D.①商业区 ②仓储区 ③工业区 ④居住区 ⑤文教区 |
A.距市中心远近、原有用地形式对①功能区影响最大 |
B.③功能区受收入等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 |
C.交通通达性对④功能区影响小,对②功能区分布影响显著 |
D.⑤功能区受行政因素影响最大,常呈现带状或环状分布 |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
①城市用地的扩展
②城市人口的增多
③城市内部空间布局日趋合理
④出现了卫星城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早晚高峰交通拥堵严重 | B.住宅面积狭小,居住条件差 |
C.内城衰落,城市中心空洞化 | D.住宅区密集大,治安隐患多 |
A.以故宫为中心呈同心圆式扩展 | B.以通州副中心为核心,向东部扩展 |
C.沿城市快速路、交通干道扩展 | D.以长安街为轴,向东西两方向扩展 |

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 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

【小题1】该地区农业用地变化过程中
A.养殖用地最早消失 | B.花卉用地比重先增后减 |
C.水稻用地面积增大 | D.蔬菜用地比重持续增长 |
A.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 B.灌溉技术的提高 |
C.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 D.市场需求的变化 |

【小题1】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 B.技术 | C.水源 | D.市场 |
A.甲相对于丙:草质更优,更依赖于冷链物流 |
B.乙相对于丁:土质更肥沃,种植历史更悠久 |
C.丙相对于丁:机械化程度高,均受饮食偏好影响 |
D.乙相对于甲:海陆交通更便利,劳动力投入更多 |
①市场需求变化
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交通条件改善
④自然环境改变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小题1】哈密瓜味甘如蜜,奇香袭人,享誉国内外。哈密地区盛产哈密瓜的突出气候条件是
①光照充足
②热量充足
③昼夜温差大
④降水丰沛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A.农业基础 | B.科技 | C.政策 | D.交通运输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