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70901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8

1.综合题(共4题)

1.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三:统计(2004年资料)显示,绝对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西部,仅西部云、贵、川三省就有30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不足l00万。
(1)据材料一、材料二总结出我国人口分布规律。
(2)请分析云、贵、川三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3)西藏地区为什么贫困人口数量较少?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人口迁移?
3.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2年春运从1月8日起至2月17日,为期40天。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三 

(1)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分别为 (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5)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30题)

5.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分布
A.平原多,高原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内陆多,沿海少
【小题2】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历史
D.经济
6.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人口分布
A.平原多,高原少
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内陆多,沿海少
【小题2】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历史
D.经济
7.
著名学者帮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下图是人类大陆图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造成两地呈带状分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沿一条河谷分布B.甲处沿带状降水量分布
C.乙处沿铁路线分布D.乙处受山脉限制
【小题2】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8.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图1、图2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①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
【小题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9.
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10.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小题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11.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小题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小题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12.
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
13.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小题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14.
下图为2009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
D.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小题2】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
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
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
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
15.
下图为我国某市2010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户籍人口相比,该市的流入人口(  )
A.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小B.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C.女性人口比重较大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大
【小题2】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  )
A.使该市人口死亡率上升
B.降低了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使该市就业总人口减少
D.使该市的环境压力增大
16.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小题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17.

   读江苏省各地级市2013年人均GDP、常住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人均GDP、常住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高的地级市分别是
A.南京市、徐州市、泰州市B.淮安市、宿迁市、盐城市
C.无锡市、苏州市、南通市D.扬州市、镇江市、连云港市
【小题2】有关江苏省各地级市社会经济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越严重B.社会养老负担最重的是苏州
C.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最具优势的是宿迁D.徐州市就业压力最小
18.
百度迁徙地图是指基于手机定位数据而制作的国内城市间人口流动实时地图。下图为2015年2月1 6日(腊月二十八)12时百度迁徙地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百度迁徙地图
A.数据收集应用了RS和GPS技术
B.具有直观、数据更斯快的特点
C.利用虚拟技术可预测人口流动方向
D.可进行交通方式选择与行程规划
【小题2】有关图示时段的人口流动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入口流动集中于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人口流动数量较少
B.重庆、西安等中西部城市短途客流的增加反映了其经济水平的提爿
C.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D.人口从北京、上海等东都城市流出体现了逆城市化进程
19.

   2012年11月6日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招待酒会,欢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各国记者欢聚一堂,通过交流了解到各自的家庭状况有很大不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日本、新加坡等国,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对以上现象的解释,最可能的是(  )
A.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
B.家庭抚养能力的差异造成的
C.生育政策不同造成的
D.饮食结构不同造成的
【小题2】西亚国家的记者中,有许多是近年加入西亚国家国籍的,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西亚国家自然条件优越
B.受婚姻家庭影响
C.受政治因素影响
D.西亚国家经济水平高,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20.

   读2011年南非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北开普省人口密度小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干旱
C.雨林广布
D.河网稠密
【小题2】2011年,南非的人口重心最可能位于的( )
A.北开普省
B.西开普省
C.自由邦省
D.林波波省
21.

   无论在哪,无论多远,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能够回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近30年的每年春节节前,大量民工返回故乡的主要原因是
A.快捷便利的交通
B.传统的家庭文化
C.迅速发展的经济
D.改革开放的政策
【小题2】2015年春节,下列四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到最长白昼的是
A.成都
B.哈尔滨
C.北京
D.乌鲁木齐
22.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宗教因素
【小题2】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动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A.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开始,女性人口组和0~5岁人口组的儿童呈现回迁趋势
B.家庭男性人口年龄组在各批次迁居人口中一直处于迁居人口结构最高比例
C.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体
D.在各年龄人口组中,老年人口组在家庭迁居人口总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小题3】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①由东部地区迁居到西部地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城市地区迁居到农村地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3.

   读1996 -  2011年南非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北开普省人口密度少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气候湿热
B.气候干旱
C.雨林广布
D.河网稀密
【小题2】西南沿海沙滩游玩人数最多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4.
下图示意为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曲线③所代表人口迁移现象,在下列城市中已有所体现的是( )
A.伦敦
B.巴西利亚
C.新德里
D.乌兰巴托
25.

   下图为我国不同海拔(单位:m)的面积比重和人口比重统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各海拔分段比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
A.> 3000m的区域
B.500 – l000m的区域
C.100 - 500m的区域
D.<25m的区域
【小题2】图中信息表明,我国的人口( )
A.分布较均匀
B.大半在平原、丘陵区
C.随海拔升高递减
D.高原地区地广人稀
26.
下图示意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增长态势,这说明各类人口迁移在数量上 (  )
A.①<②
B.①>②
C.③<④
D.③>④
【小题2】图中国内人口迁移对美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  )
A.南部地区就业压力加大
B.东北部地区养老负担加重
C.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快
D.东北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27.
下面是“2012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小题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28.
下图为“1~9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  )
A.2005年
B.2009年
C.2008年
D.2012年
【小题2】2008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29.
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小题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B.自然因素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30.
读下图,美国南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
A.人口净迁入多B.人口死亡率低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生育率高
31.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小题3】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
读“美国与中国东北部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下列组合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小题2】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②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③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3.
下图是某市1~24年不同方向等人口密度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1990~2013年该市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
A.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B.这种人口分布变化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一直都很不明显
C.人口向郊区发展
D.此人口分布变化是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化的必然趋势
【小题2】引起该市人口分布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城市环境恶化
B.交通改善、城市布局变化
C.出生率迅速提高
D.工业化速度加快
34.

   下图示意1950—2025年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小题2】由图可知(   )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3.选择题(共5题)

35.解答题
36.解答题
37.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工厂排出的废水是否污染环境,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2条,喷雾器2个,清水,1%废水,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标识为甲、乙两个区域.

实验过程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1条蚯蚓

放1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工业废水

每天喷10毫升?

第三部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生存情况

实验结果

0条

2条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8.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工厂排出的废水是否污染环境,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2条,喷雾器2个,清水,1%废水,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标识为甲、乙两个区域.

实验过程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1条蚯蚓

放1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工业废水

每天喷10毫升?

第三部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生存情况

实验结果

0条

2条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9.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某工厂排出的废水是否污染环境,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2条,喷雾器2个,清水,1%废水,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标识为甲、乙两个区域.

实验过程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1条蚯蚓

放1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工业废水

每天喷10毫升?

第三部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生存情况

实验结果

0条

2条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