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甲、乙、丙三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两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乙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2)若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


(1)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乙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2)若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
2.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米,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攀登山峰,是徒步登山进行生态考察或旅游的主要线路。

下面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考察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分析回答。
(1)同学们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________、高山草甸。当同学们到达高山区域,从背包中取出在山下准备的密封包装食品时,发现密封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所造成的。
(2)在一般情况下,峰顶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因此,同学们在上山前就应该考虑到温差,准备相应的行装。当同学们到达3 400米以上,就进入了高山草甸,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上山的小径逐渐消失,这时同学们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确定方位。
(3)在秦岭南坡上,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最著名的有“国宝”大熊猫,这些大熊猫构成了一个种群。国家已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攀登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就如下问题产生了分歧。甲同学的观点是“山越高,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的类型就越多”,乙同学的观点则是“山高,自然带的类型不一定多”。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并简述理由。

下面是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考察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分析回答。
(1)同学们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________、高山草甸。当同学们到达高山区域,从背包中取出在山下准备的密封包装食品时,发现密封包装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所造成的。
(2)在一般情况下,峰顶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因此,同学们在上山前就应该考虑到温差,准备相应的行装。当同学们到达3 400米以上,就进入了高山草甸,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上山的小径逐渐消失,这时同学们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确定方位。
(3)在秦岭南坡上,生存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最著名的有“国宝”大熊猫,这些大熊猫构成了一个种群。国家已在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攀登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就如下问题产生了分歧。甲同学的观点是“山越高,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的类型就越多”,乙同学的观点则是“山高,自然带的类型不一定多”。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并简述理由。
3.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乙山脉可能是( )
A.太行山 B.秦岭
C.天山 D.五指山(海南)
(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4)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乙山脉可能是( )
A.太行山 B.秦岭
C.天山 D.五指山(海南)
(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4)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 (共20题)
4.
【小题2】同一座山,南北两坡的基带却不同,影响基带的因素主要有( )
①纬度位置 ②山地的海拔 ③海陆位置 ④山麓的海拔 ⑤ 山坡的坡向
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A.天山 |
B.横断山脉 |
C.南岭 |
D.秦岭 |
①纬度位置 ②山地的海拔 ③海陆位置 ④山麓的海拔 ⑤ 山坡的坡向
A.①③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 |
5.
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乙山可能位于()

【小题1】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甲山海拔较乙山高 | B.甲山降水较乙山少 |
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 | D.甲山纬度较乙山高 |
A.河南 | B.湖北 | C.安徽 | D.福建 |
6.
陆地环境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称为陆地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根据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中可能有终年积雪的山脉是
【小题2】有关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的正确叙述为

【小题1】根据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中可能有终年积雪的山脉是
A.![]() | B.![]() |
C.![]() | D.![]() |

A.四座山地都在南半球 | B.甲乙在北半球,丙丁在南半球 |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丁丙乙 | D.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乙丙丁甲 |
8.
读北半球亚热带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小题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 | B.荒漠 | C.热带雨林 | D.常绿阔叶林 |
A.水分 | B.热量 | C.海拔 | D.土壤 |
9.
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小题2】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小题1】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 | B.欧洲西部 | C.澳大利亚东南部 | D.巴西高原 |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 |
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
10.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以下两题。

【小题1】按低纬到高纬排序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按低纬到高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 B.丙—乙—甲 |
C.乙—甲—丙 | D.甲—丙—乙 |
A.坡向 | B.地形 |
C.水分 | D.热量 |
11.
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
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
C.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
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
12.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小题1】图中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
【小题2】图中所示山地东西坡自然带谱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该山地可能是( )

【小题1】图中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
A.针叶林 常绿林 | B.常绿林 草甸 |
C.草甸 草原 | D.针叶林 草原 |
A.热量 | B.地势 |
C.水分 | D.光照 |
A.贺兰山 | B.长白山 |
C.秦岭 | D.天山 |
14.
假设下图中山地海拔相同,根据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小题2】图中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有( )
【小题3】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两坡明显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1】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③④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海拔 | B.水分状况 |
C.热量差异 | D.土壤差异 |
16.
读“天山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1】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 )
【小题2】能正确表示天山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

【小题1】天山北坡比南坡积雪冰川海拔低的原因是( )
A.北坡是阳坡 |
B.南坡是阴坡 |
C.北坡是迎风坡 |
D.南坡是迎风坡 |
A.![]() |
B.![]() |
C.![]() |
D.![]() |
17.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时应关系。下图为“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小题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小题2】从较高纬度地区向赤道,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小题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62°N~68°N |
B.52°N~58°N |
C.48°N~52°N |
D.52°N~62°N |
A.逐渐升高 |
B.保持不变 |
C.逐渐降低 |
D.变化无序 |
18.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读下面四幅“海拔5 000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 完成以下两题。
A.乙甲丙丁 |
B.丁丙乙甲 |
C.乙丙甲丁 |
D.丁甲丙乙 |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 |
B.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乙和丙 |
C.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乙和丙 |
D.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和丁 |
19.

【小题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小题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小题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1800~1900m | B.1900~2000 m |
C.2000~2100 m | D.2100~2200 m |
A.喜光 喜湿 | B.喜阴 喜湿 |
C.耐寒 喜旱 | D.喜热 耐旱 |
A.全球气候变暖 | B.光照更加充足 |
C.降水日渐变少 | D.水土流失加重 |
20.
读“北半球部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小题1】a→e→f→d体现的是( )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a、b、c、d四个区域中山脉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是( )

【小题1】a→e→f→d体现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A.a区域 |
B.b区域 |
C.c区域 |
D.d区域 |
21.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下题。

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 |
B.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草原 |
C.雨林 常绿阔叶林 草原 |
D.雨林 落叶阔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 |
22.
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

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 |
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 |
23.
读下图“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小题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 B.针阔混交林 | C.热带雨林 | D.荒漠 |
A.热量 | B.水分 | C.海拔 | D.土壤 |
3.选择题- (共2题)
4.填空题- (共2题)
26.
读“亚洲沿东经88°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海域是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3)从E到I自然带体现了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4) B与D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1) A海域是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3)从E到I自然带体现了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4) B与D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7.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
(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分异规律。
(3)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
(2)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分异规律。
(3)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