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8849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

1.综合题(共2题)

1.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2.

   一题多变题: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② ,③ ,④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
(4)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2.单选题(共17题)

3.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代表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4.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5.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两幅图中所表示的空气环流运动,均属于  (  )
A.大气环流B.海陆风
C.季风环流D.热力环流
【小题2】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空气环流运动,其主要差异是(  )
①时间尺度不同 ②空间尺度不同   ③成因不同    ④气流性质不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下列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D.臭氧吸收紫外线
7.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
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小题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1月B.4月
C.8月D.12月
【小题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8.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温作用B.吸收作用
C.反射作用D.散射作用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1月6日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D.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子夜时分
9.
同纬度地区,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B.C.D.
10.
(题文)下图是海陆风示意图,其中气流流向正确的是哪两幅图
A.②③B.①②
C.③④D.①③
11.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势的高低起伏B.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C.海陆分布的差异D.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12.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可知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13.
读下图“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环流是( )
A.北半球低纬环流B.南半球低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D.南半球中纬环流
【小题2】若该图表示海陆热力环流,箭头⑤代表的是陆风,则③代表的下垫面及此时的时间可能是( )
A.陆地    22:00B.海洋    22:00
C.陆地    10:00D.海洋    10:00
【小题3】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④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14.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图中丁曲线愈接近地面气温愈高的原因是(  )
A.愈接近地面风速愈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愈接近地面空气尘埃愈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愈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愈大,大气愈能吸收太阳辐射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
15.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大气受热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白天气温高低跟丁有关
C.乙是被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D.丙的强弱与天气状况无关
【小题2】燃烧柴草有利于(  )
A.增强甲B.增强乙C.增强丙D.改变丁方向
16.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  )
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
【小题2】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
A.市区B.近郊区C.远郊D.农村
17.
如图表示近地面的热力环流图,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A、B、C、D四点气压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A.D>C>A>BB.C>A>D>B
C.A>B>D>CD.A>B>C>D
18.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  )
A.垂直运动B.水平运动C.升降运动D.热力环流
19.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

3.选择题(共7题)

20.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8kg,求:
21.

秦朝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汉、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下列画像的执政思想属于帝王本人提出来的是(  )

22.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有一个片段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一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23.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有一个片段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一片段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24.

玛丽正匆匆忙忙地去上学。

Mary is going to school{#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25.

玛丽正匆匆忙忙地去上学。

Mary is going to school{#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26.

玛丽正匆匆忙忙地去上学。

Mary is going to school{#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