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70879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4/8

1.综合题(共1题)

1.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 A气压形成时,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 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盛行__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___风,此季节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 D地7月盛行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8题)

2.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3.
读下图“最近1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近100年来世界气温()
A.呈直线上升趋势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C.变化不大D.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
【小题2】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4.
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5.
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据此回答题。
日期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平均气温(℃)
2
-1
-2
-4
气压(百帕)
1002
1004
1006
1008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阴转小雨夹雪
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
多云转晴
 
【小题1】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
A.冷锋B.反气旋
C.暖锋D.气旋
【小题2】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 )
A.台风B.梅雨
C.寒潮D.伏旱
6.
下图是海洋某区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该区域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暖流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D.南半球、寒流
【小题2】有关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增湿B.增温、减湿
C.降温、增湿D.降温、减湿
7.
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为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
A.褶皱B.向斜
C.断层D.地垒
【小题2】秦岭可作为()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B.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C.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分界线D.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8.
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A.气压不同B.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
C.植被不同D.降水不同
9.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

3.选择题(共1题)

10.

如图,为了计算河的宽度,某学习小组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点A,再在河岸的这一边选取点B和点C,使AB⊥BC,然后再选取点E,使E C⊥BC,用视线确定BC和AE的交点D.此时如果测得BD=160 米,DC=80米,E C=49米,求A、B间的距离.

4.多选题(共1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以重力为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材料二图为“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是对重庆地区已发生的577个滑坡的统计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下列
地区(填入下列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三,滑坡与  雨的关系最为密切,试分析滑坡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5分)
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5.填空题(共1题)

12.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  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分异为_____规律。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________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