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材料。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2: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3: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2.单选题- (共4题)
2.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小题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小题3】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工作是(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 B.风蚀作用 | C.水蚀作用 | D.沉积作用 |
A.破坏植被 | B.过度放牧 | C.开山取石 | D.环境污染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 D.彻底退耕还林 |
3.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小题3】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

【小题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
A.沙漠化 | B.石漠化 |
C.盐渍化 | D.三种类型都有 |
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次生盐渍化 | D.石质荒漠化 |
4.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读图,回答。

【小题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小题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小题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5.
【小题1】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小题2】浑善达克地区的合理发展方向是
浑善达克地处锡林郭勒高原中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向西延伸约340km,南北宽30—100km。下表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荒漠化动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 | 20世纪60年代初 | 20世纪70年代中期 | 20世纪90年代中期 |
荒漠化面积(hm2) | 1 920 000 | 2 658 700 | 3 069 087 |
【小题1】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A.荒漠化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 B.迎风坡上大量植被因沙埋而逐渐死亡 |
C.灌丛周围和丘间低地土壤养分减少 | D.致使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增多 |
A.改良土壤,大力巩固和发展种植业 | B.制定合理载畜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
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条件 | D.发挥人口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