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该图所示的日期约为 。
(2)此时,地球运行在 (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3)弧MAN是 (填“晨”或“昏”)线。此刻,E地的地方时是: 。
(4)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1)该图所示的日期约为 。
(2)此时,地球运行在 (填“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3)弧MAN是 (填“晨”或“昏”)线。此刻,E地的地方时是: 。
(4)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2.
读图,根据大气热力作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下列问题:

(1)地面的主要热源是 (填字母),名称是 。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填字母),名称是 。
(3)大气产生保温作用的直接因素是 (填字母),名称是 。
(4)简答:在其他天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的原因。

(1)地面的主要热源是 (填字母),名称是 。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填字母),名称是 。
(3)大气产生保温作用的直接因素是 (填字母),名称是 。
(4)简答:在其他天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的原因。
3.
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
(2)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 ,
当地吹 风。
(3) 解释(2)题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

(1)列表比较A.B两地大气物理性质。
| A地 | B地 |
气温 | | |
气压 | | |
当地吹 风。
(3) 解释(2)题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
2.单选题- (共13题)
4.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小题2】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

【小题1】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
A.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
C.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
A.庐山 | B.喜马拉雅山 | C.华山 | D.泰山 |
6.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下图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工厂应选择在 ( )

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工厂应选择在 (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7.
下图是2010年1~12月深圳空气质量统计图,从图中可以发现,深圳夏季的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其他季节,主要原因是 ( )

①气温高,对流旺盛 ②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植被茂盛 ④降雨天多,降雨量大

①气温高,对流旺盛 ②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植被茂盛 ④降雨天多,降雨量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3.
截至目前,由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2月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小题2】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小题1】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性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16.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成因上看,M山地属于( )
【小题2】形成的火山下列山地中,成因和M山地不同的是( )

【小题1】从成因上看,M山地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 D.岩浆喷发 |
A.庐山 | B.喜马拉雅山 |
C.华山 | D.泰山 |
3.填空题- (共4题)
17.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1)填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名称:
(2)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______和______。
(4)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______,人类影响最大的是______,三种循环所共有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5)如何理解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填出海陆间循环各个环节名称:
A._____, | B.______, |
C._____, | D._____。 |
(2)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______和______。
(4)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淡水不断得以补充的是______,人类影响最大的是______,三种循环所共有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5)如何理解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洋流为 ,它给流经的亚欧大陆西岸带来的影响是 。
(2)B流经的渔场是________渔场。其成因是 。
(3)在图中用箭头画出经过C处的洋流方向。C洋流为 ,从性质上看是 ,从成因上看它受 的影响。
(4)从①→②→③经过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这种变化是主要以_____为基础的。
(5)亚欧大陆东岸岛弧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___________板块相挤压碰撞的结果。
(6)①处是__________气候,成因是 ,气候特征为 ,③处是 气候,成因是 ,特征为

(1)A洋流为 ,它给流经的亚欧大陆西岸带来的影响是 。
(2)B流经的渔场是________渔场。其成因是 。
(3)在图中用箭头画出经过C处的洋流方向。C洋流为 ,从性质上看是 ,从成因上看它受 的影响。
(4)从①→②→③经过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这种变化是主要以_____为基础的。
(5)亚欧大陆东岸岛弧的形成是亚欧板块和___________板块相挤压碰撞的结果。
(6)①处是__________气候,成因是 ,气候特征为 ,③处是 气候,成因是 ,特征为
19.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 ;乙 ;AB 。
(2)该地上覆岩层是 作用形成的。
(3)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 ,原因是 。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 ;乙 ;AB 。
(2)该地上覆岩层是 作用形成的。
(3)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 ,原因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